张侯蜀都秀,玉立身堂堂。
手持明光节,六月登太行。
三晋雄中夏,朔方临大荒。
传声贤使者,父老相扶将。
控弦百万户,十年废耕桑。
但使把锄犁,自然息桁杨。
主人延阁老,别酒泛兰觞。
寄声梁谏议,欲试紫参方。
张侯蜀都秀,玉立身堂堂。
手持明光节,六月登太行。
三晋雄中夏,朔方临大荒。
传声贤使者,父老相扶将。
控弦百万户,十年废耕桑。
但使把锄犁,自然息桁杨。
主人延阁老,别酒泛兰觞。
寄声梁谏议,欲试紫参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出行的壮观场景,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古代使者权势与威严。开篇“张侯蜀都秀,玉立身堂堂”一句,可见使者的尊贵地位及仪表之庄重;“手持明光节”则象征着其手中握有的不仅是权力符号,更有法律和正义的力量。
“六月登太行”透露出季节感,可能暗示着某种时机或任务的紧迫性。随后的“三晋雄中夏,朔方临大荒”展示了使者的辉煌历史背景,以及他们所面对的广阔边疆。
“传声贤使者,父老相扶将”一句,则表达了民众对这位使者的敬仰和依赖。诗中的“控弦百万户,十年废耕桑”通过军事力量与农业损失的对比,强调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但即便在战乱中,诗人仍寄希望于这位使者:“但使把锄犁,自然息桁杨。”表达了一种理想,即只要有合适的人去管理,就能恢复平静的田园生活。接着,“主人延阁老,别酒泛兰觞”一句,则描绘了使者告别时的情景,传递出一种离别之情。
最后,“寄声梁谏议,欲试紫参方”表达了对这位使者的期望和祝福,希望他能够像古代贤臣一样施展治国安邦的才能。整首诗通过对张天觉使河东之行的描述,展现了一个理想中的官员形象,以及人民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薛公三千客,半是剑伎人。
惜无王霸略,西向终事秦。
上兵贵战德,训练宜精勤。
八阵本无形,混沌如天轮。
苟能准河图,出没惊鬼神。
离离九皇星,光悬紫薇门。
阳春而肃杀,一气秉其钧。
予其钦若哉,遑敢懈晨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