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兰有真意》
《春兰有真意》全文
宋 / 薛季宣   形式: 古风

春兰有真意,穷居在中谷。

端不为人香,无言自幽独。

我家瓯浦东,筠扇锁修竹。

颀然彼粲者,夭翘散馀馥。

五年客异县,对眼嚣尘俗。

百华尽妖艳,信美非吾族。

延陵暂游豫,佳期未云卜。

同心弗我忘,迎人见青目。

虽微九畹滋,风动情亦笃。

当门谓应锄,吾当为之哭。

(0)
鉴赏

这首诗《春兰有真意》是宋代诗人薛季宣所作,通过对春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春兰有真意,穷居在中谷”描绘了春兰生长在深谷之中,不为世人所知,却自有其真意,暗喻了诗人追求的是一种不为世俗所扰,保持自我本真的生活态度。

“端不为人香,无言自幽独”进一步强调了春兰的高洁与独立,它不因无人欣赏而改变自己的香气,独自绽放于幽谷之中,象征着诗人坚守内心世界的纯净与独立。

接着,“我家瓯浦东,筠扇锁修竹”两句,诗人以自己居住的环境来衬托春兰的生长环境,瓯东的竹林与春兰的生长地形成呼应,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

“颀然彼粲者,夭翘散馀馥”描绘了春兰的美丽与香气,即使在凋零之后,仍能散发出余香,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持久怀念与珍视。

“五年客异县,对眼嚣尘俗”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面对世俗的喧嚣与纷扰,内心渴望回归宁静与纯净的心情。

“百华尽妖艳,信美非吾族”则通过对比其他花卉的妖艳与春兰的高洁,强调了春兰的独特魅力与诗人对其的偏爱。

“延陵暂游豫,佳期未云卜”中的“延陵”可能是指延陵季子,这里借以表达诗人暂时远离尘嚣,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同心弗我忘,迎人见青目”描绘了诗人与志同道合者的相遇,眼神交流中充满了理解和共鸣,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最后,“虽微九畹滋,风动情亦笃”表达了即使身处简陋之地,但内心的深情与坚定不会因此而减弱,象征了诗人对理想与信念的执着追求。

“当门谓应锄,吾当为之哭”则是诗人对春兰命运的感慨,即使春兰面临被锄的命运,诗人也愿意为其哭泣,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隐逸生活以及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与批判。

作者介绍
薛季宣

薛季宣
朝代:宋   字:士龙   号:艮斋   籍贯: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   生辰:1134~1173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猜你喜欢

读史

自古英雄士,还为薄命人。

孔明登四十,韩信过三旬。

壮志摧龙虎,高词泣鬼神。

一朝事千古,何用怨青春。

(0)

和赵簿题席麻林居士小隐四韵·其一

公子有奇节,岁寒心印松。

千邱仍万壑,是中雅能容。

晚来万事懒,独有诗不慵。

诸郎富文采,笔端耸孤峰。

(0)

曹操

心非禅代荀文若,目识奸雄许子将。

身苟未亡终篡汉,不知何德比文王。

(0)

贺新郎.张县尹美任

父老持杯水。叹世间、公论无情,是非易位。

来饯花封贤令尹,籍籍攀辕耳语。

留不住、青原抚字。

蓦地风波平地起,算十常、八九乖人意。

无处著,不平气。浩然一曲歌归去。

问城郭田园,曾荒尤未。

亲旧过从同一笑,不羡浮云富贵。

任造物、小儿厮戏。

失马安知非是福,况庙庭、侑祀方思魏。

天定也,诏书至。

(0)

南歌子.贺生孙

祖德绵绵盛,家声烨烨传。流光重庆子生贤。

想见朝来庭户、起非烟。对客延汤饼,呼童散彩钱。

休夸骨瘦与神全。看取犀庭玉角、已朝天。

(0)

祫享太庙·其二奉禋歌

皇泽均普,群生遂。

万宇和祔,讲天津、合祭圣宗神祖,八音钧奏谐节。

堂上荐鸣球,琴瑟击。

越布濩、霜空静,月华凝、光景蔼蔼。纷纷晓霞披。

和铃作、鸾舆回。天人共睹,庆无疆、祚崇明祀。

五辂驾、腾黄纯驷。旗常扈跸严环卫。

公卿奉引,虚徐驰道,祲容靡。葱葱郁郁,祥风瑞霭。

发天光旖旎。锡羡丰融,漏泉该浃,上恩遐被。

群心豫,颂声作,皇德至,侔乾贶,浩浩霈。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