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上山颠路,仍如市里行。
楼台重木末,镫火满春声。
金地游人凑,宝莲泉水清。
感花何所感,诗壁駮苔生。
直上山颠路,仍如市里行。
楼台重木末,镫火满春声。
金地游人凑,宝莲泉水清。
感花何所感,诗壁駮苔生。
这首诗描绘了登山的独特体验,诗人以市井般的熟悉感漫步在山巅小径上,尽管身处自然之中,楼阁台榭却仿佛在树梢之上显得微小而精致。灯笼火光映照着春天的气息,增添了热闹与生机。游人们聚集在金色的土地上,泉水清澈如宝莲,景色宜人。诗人触景生情,感叹之余,发现诗墙上已长满了驳杂的青苔,岁月的痕迹与自然之美交织,引发了深深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的独特感悟。
好春媚景,步屐经行旧处。
繁花绕槛成行,文玉甃苔为地。
时向小桥閒伫,三两鱼游,镜沼无波起。幽篁底。
峭壁苍然自倚。片云孤秀,静与轩窗对。临风际。
乱披翠缕,纷承露滴,恍疑山鬼。被薜含愁睇。
沈碧桐阴,穿廊覆坐,每忆佳人凭几。
扣著朱弦,自撚春葱,数曲宫商相继。
惊飞翠雀翩翻,更听潇洒松风时起。
为恐高山,未遇知音,又把新声重理。
渐入秋来,繁枝如剪,可惜风摇霜委。
漫太息、龙门瘦干,谙尽孤生滋味。
偶拾阶前片叶,题将幽恨倩谁寄。
最苦是、嵇琴罢奏,柔丝还紧系。
禁烟时节犹寒,渭城可似章台地。
攀条送别,停觞歌恨,游骢引避。
汉苑全荒,隋堤非旧,深宫门闭。
想繁华易歇,风飘露洒,青青眼,都含泪。
转忆边头塞底。绿成阴、几行笳吹。
莺啼不到,花飞欲尽,乡愁暗起。
舞困腰肢,斗将眉妩,那时情意。
叹风流张绪,如今老去,更谁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