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浮一叶,我辈上层台。
斗酒兼鱼至,东山送月来。
雄风催作赋,霜气避传杯。
郢调今还几,因君问楚材。
昔人浮一叶,我辈上层台。
斗酒兼鱼至,东山送月来。
雄风催作赋,霜气避传杯。
郢调今还几,因君问楚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黄州赤壁游玩的情景,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风范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联“昔人浮一叶,我辈上层台”,以“昔人”与“我辈”的对比,表达了对古人泛舟游历的向往以及自己与友人登高望远的愉悦心情。一叶扁舟象征着自由与洒脱,而登上高台则寓意着视野的开阔与心境的提升。
颔联“斗酒兼鱼至,东山送月来”,生动描绘了宴饮的场景。斗酒意味着豪情与畅饮,兼鱼则暗示了美食的丰富。东山送月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含了时间流逝的感慨,月升东山,仿佛是大自然为这场聚会增添的一抹诗意。
颈联“雄风催作赋,霜气避传杯”,进一步展现了文人的风采。雄风不仅激发了创作的热情,也使得在场的人更加享受饮酒的乐趣。霜气避传杯,可能是指在温暖的氛围中,寒冷的霜气似乎都退避三舍,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聚会氛围。
尾联“郢调今还几,因君问楚材”,表达了对古代文学传统的怀念以及对当代人才的期待。郢调,指楚地的音乐,这里借指古代的文学艺术。诗人通过询问“郢调今还几”,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同时也寄希望于当代能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人才,继承并发扬光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文人雅集的场景,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文化传统的反思与期待,体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山转云中。问花园上下,萧后遗宫。
鸳鸯双泺在,木业四楼空。洋河雪,纥干风。
愁不度居庸。恨一春、战云惨淡,直接辽东。
挥鞭且莫匆匆。爱笳吹兜勒,边女唇红。
驼鞍眠正暖,马乳饮还浓。休出口,奋雕弓。
更奋取胡骢。料数奇,徒然猿臂,白首难封。
落落门摊,寥寥间架,报道新添赋额。
小市对、蜗庐马磨,绮陌傍、朱扉画戟。
总和他、絮铁钱醪,一例载、少府泉刀税籍。
有铜山兔脱,金穴蝇营,祇算黔娄陋室。
瘦巷空壕风萧瑟。尽堂燕幕乌,遁逃无术。
人竞说、天家榷酤,谁解学、仙翁点石。
使天边、月府清虚,怕未稳琼楼,难安桂魄。
见敬业坊前,奉诚园外,多少题门卖宅。
君去还来否。倚西风、频搔短鬓,且攀衰柳。
词句沈雄兼感激,似尔惊才希有。
论笔势、苍然最陡。
可惜男儿分袂易,遍长安、寻煞无红袖。
谁为我,劝君酒。芒鞋忆昨三边走。
正严寒、连营毳帐,几重刁斗。
从古阴山花最少,只有土花铺绣。
更只有、六花狂吼。
今日秋容偏潋滟,小湖头、西子妆才就。
归去也,恰重九。
旧历修窗罅。叹贫居、支离囷蠢,醯鸡瓮鲊。
苦忆常年逢此夜,哗笑阄藏覆射。
赌瓜子、黄柑楼下。
今日飘零诸弟妹,梦苍凉、亭榭潜行怕。
最怕是,蟏蛸挂。六街人静梅风洒。
望层城、明帘夜火,依然入画。
准拟东风来岁好,屏当春衫细马。
看士女、秋千笑打。
万事总如池水皱,便风吹、何事关卿者。
椒酒醉,枕相藉。
打鼓船将发。看水面、怒涛似屋,巨鱼如阙。
一路推篷吹笛去,无数苇花摇雪。
忘不了、朱门皓月。
万里沙昏闻雁叫,料孤眠、白尽离人发。
回首望,谢家末。西风衰柳还堪折。
喜筵上、红牙银烛,他无长物。
话到英雄方失志,老鹘飞来杰杰。
又一半、疏星明灭。
归去焚书应学剑,爱风毛、雨遍千山血。
益智粽,竟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