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鼓船将发。看水面、怒涛似屋,巨鱼如阙。
一路推篷吹笛去,无数苇花摇雪。
忘不了、朱门皓月。
万里沙昏闻雁叫,料孤眠、白尽离人发。
回首望,谢家末。西风衰柳还堪折。
喜筵上、红牙银烛,他无长物。
话到英雄方失志,老鹘飞来杰杰。
又一半、疏星明灭。
归去焚书应学剑,爱风毛、雨遍千山血。
益智粽,竟何益。
打鼓船将发。看水面、怒涛似屋,巨鱼如阙。
一路推篷吹笛去,无数苇花摇雪。
忘不了、朱门皓月。
万里沙昏闻雁叫,料孤眠、白尽离人发。
回首望,谢家末。西风衰柳还堪折。
喜筵上、红牙银烛,他无长物。
话到英雄方失志,老鹘飞来杰杰。
又一半、疏星明灭。
归去焚书应学剑,爱风毛、雨遍千山血。
益智粽,竟何益。
这首《贺新郎》词,是清代词人陈维崧在宴席上向芝麓先生敬献的作品,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的豪情与感慨。
词的开篇“打鼓船将发”,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启航景象,鼓声激昂,船只即将出发,预示着旅程的开始。接下来,“看水面、怒涛似屋,巨鱼如阙”几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波涛汹涌的海面,以及巨大如同城门般的鱼群,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气势。
“一路推篷吹笛去,无数苇花摇雪”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氛围,推篷而行,吹笛前行,苇花随风摇曳,仿佛雪花飘落,既展现了旅途的宁静与美好,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
“忘不了、朱门皓月”一句,以“朱门”象征富贵之家,皓月则代表高洁与宁静,表达了词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留恋。
“万里沙昏闻雁叫,料孤眠、白尽离人发”两句,通过雁叫声和孤独的夜晚,描绘出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的场景,同时也暗含了对离别之苦的深刻感受。
“回首望,谢家末”一句,以“谢家”借指友人或故人,表达了词人对过去友情的怀念与不舍。
“西风衰柳还堪折”一句,以西风中的衰柳为喻,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喜筵上、红牙银烛,他无长物”几句,描绘了宴席上的热闹与奢华,但“他无长物”四字,却在繁华背后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暗示了词人对物质享受的反思。
“话到英雄方失志,老鹘飞来杰杰”两句,通过英雄失志与老鹰飞翔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于人生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思考,以及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又一半、疏星明灭”一句,以半明半灭的疏星,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不定与命运的不可预测。
最后,“归去焚书应学剑,爱风毛、雨遍千山血。益智粽,竟何益”几句,表达了词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识与智慧的反思,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行动与实践,而非仅仅停留在书本之上。
整首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展现了词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辘轳鸣,秋风晚,寒日荒荒下秋苑。
辘轳鸣,井水寒,三更络绎啼井栏。
鸳鸯憔悴不成双,两雌一雄鸣铿锵。
哀鸣声何长,飞飞入银塘。银塘浅,翠带结。
塘水枯,带不绝。
愁魂夜啸缺月低,惊起城头乌磔磔。
城头乌,朝朝饮水鸳鸯湖。
曾见莲底鸳鸯日来往,忘却罗敷犹有夫。
夫怒啄雄,雄去何栖,翩然归来,闭此幽闺。
幽闺匿迹那可久,花里秦宫君知否?
不如万古一丘,长偕三百首。
幽闺人去灯光寂,照见罗帏泪痕湿。
同穴居然愿不虚,岁岁春风土花碧。
并蒂不必莲,连理不必木,痴骨千年同一束。
相遇会心友,目击契金兰。
登天游雾莫逆,鸡黍不相干。
常记岩岩亭下,俯瞰茫茫沧海,挥麈笑谈间。
霞卷镇阳北,云隐鹤山颜。岁华迁,人事革,忽盟寒。
芒鞋藜杖犹在,唯忆扣玄关。
但愿心圆如月,表里虚凝澄澈,密密运枢环。
一点迥无别,千里共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