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维舟傍涨沙,刚风吹落冻云斜。
琵琶厌聒苏州曲,虾眼新烹雪水茶。
谩拨红炉披败絮,拟沽村酒到谁家。
年光便作匆匆别,不候东君管物华。
五日维舟傍涨沙,刚风吹落冻云斜。
琵琶厌聒苏州曲,虾眼新烹雪水茶。
谩拨红炉披败絮,拟沽村酒到谁家。
年光便作匆匆别,不候东君管物华。
这首明代诗人林光的《舟中遣闷》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舟行之中的内心感受与周遭景象。首句“五日维舟傍涨沙”,开篇即点明舟行于涨满江沙的水面上,五日的时光仿佛在静谧的舟行中缓缓流逝。接着,“刚风吹落冻云斜”一句,通过风、云、水的动态交织,营造出一种既寒冷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琵琶厌聒苏州曲,虾眼新烹雪水茶”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嘈杂的琵琶声与清雅的雪水茶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世俗的厌倦。琵琶的音乐虽然动听,但在舟中却显得过于嘈杂,而新煮的雪水茶则能带来心灵的慰藉和平静。
“谩拨红炉披败絮,拟沽村酒到谁家”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人试图在简陋的环境中寻找一丝温暖(拨红炉披败絮),但又渴望与外界交流(拟沽村酒到谁家),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最后,“年光便作匆匆别,不候东君管物华”两句,以时间的流逝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似乎在说,时间不会等待任何人去欣赏万物的美好,暗示着人生的匆忙与无常,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与豁达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舟行生活中的细节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吾于古人少所同,惟识韩家十八翁。
其辞浩大无崖岸,有似碧海吞浸秋晴空。
此老颇自负,把人常常看。
于时未尝有誇诧,只说东野口不乾。
我生最迟暮,不识东野身。
能得韩老低头拜,料得亦是无量文章人。
前日杜子长,借我孟子诗。
三日三夜读不倦,坐得脊折臀生肢。
旁人笑我苦若是,何为竟此故字纸。
童子请我愿去烧,此诗苦涩读不喜。
吾闻旁人笑,叹之殊不已。
又畏童子言,藏之不敢示。
奈何天下俱若然,吾与东野安得不泯焉。
斜风横雨。咫尺高城路。红蓼岸,苍葭浦。
滞留春色晚,栖泊邮亭暮。
信杳杳,鹊声近有无凭据。肠断家何处。
又见重阳度。多少恨,从谁诉。
黄鸡斟白酒,自促供搜句。
归去好,人生莫被浮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