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瘦腰支减练裙,异乡音信可堪闻。
青春满面殇儿泪,白骨三迁幼女坟。
萍水飘零风颤雪,文章消息雨收云。
业缘尚有迂痴在,爱惜图书未敢焚。
消瘦腰支减练裙,异乡音信可堪闻。
青春满面殇儿泪,白骨三迁幼女坟。
萍水飘零风颤雪,文章消息雨收云。
业缘尚有迂痴在,爱惜图书未敢焚。
这首明代诗人陆深的《子殇后二首(其一)》表达了作者对亡子深切的哀思和怀念。首句“消瘦腰支减练裙”描绘了母亲因丧子而憔悴消瘦的形象,暗示着内心的痛苦。次句“异乡音信可堪闻”进一步强调了与孩子的天人永隔,连远方的消息都成了难以承受的悲痛。
“青春满面殇儿泪”运用比喻,将青春年华比作泪水,形象地展示了母亲失去儿子后的悲伤无尽。接下来,“白骨三迁幼女坟”写出了家庭的悲剧,幼女的墓葬迁移多次,反映出生活的动荡和悲凉。
“萍水飘零风颤雪”以自然景象象征人生的漂泊不定和严寒,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冷。“文章消息雨收云”则寓言般地传达了对亡子才华的记忆,如同雨过天晴后的短暂安慰。
最后两句“业缘尚有迂痴在,爱惜图书未敢焚”,表明尽管生活艰难,但母亲仍坚守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亡子记忆的珍视,不愿焚烧书籍,体现出母爱的执着和坚韧。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母亲失去孩子的巨大悲痛以及对生活的坚韧态度。
鳌禁英流,龙头妙选,久识奇才。
羡玉署春坊,争夸独步,词垣讲幄,荐历华阶。
腰带垂金,印章绾紫,简命留都绛帐开。
记当时,离尊易尽,别句难裁。蹇予谢政归来。
喜日伴、鸥群碧水隈。
念江国梅花,曾劳问讯,山城春酒,又共衔杯。
箫鼓林塘,笙歌院落,沉醉花前月满台。
叹人生,相逢乐处,即是蓬莱。
宝带垂金,铁冠峨豸,玉节东行。
正木落关山,霜清海岱,送君尊酒,无限离情。
灯火东泉,风云北阙,青鬓相看白发生。
向天涯,念同袍有几,又隔春明。人间青史功名。
难得是、明良共太平。
计老我此身,当年许国,受知圣主,敢爱余龄。
一道风霜,万家霖雨,洗耳闾阎起颂声。
思君处,望楼台蜃结,雕鹦秋横。
昔年芗水上,终日掩柴关。
相伴碧空猿鹤,无复梦长安。
几见林花开谢,坐数鸥群朝暮,时共野云还。
不愁生白发,那用觅金丹。到如今,芳草远,桂枝残。
只为波涛浩荡,舟楫怎容闲。
谁作甘霖济旱,安得盐梅调鼐,广厦庇酸寒。
但须垂竹帛,底羡勒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