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策南来寻旧师,璇房瑶室住经时。
葛洪远忆丹砂去,王烈犹逢石髓疑。
南海早传瓜是枣,零陵今有术如芝。
去去三山应咫尺,白云无迹鹤无期。
杖策南来寻旧师,璇房瑶室住经时。
葛洪远忆丹砂去,王烈犹逢石髓疑。
南海早传瓜是枣,零陵今有术如芝。
去去三山应咫尺,白云无迹鹤无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拜访老友易道人的场景,充满了对道家生活的向往与想象。首句“杖策南来寻旧师”,展现了诗人踏着南行之路,带着对老友的深厚情谊,前往寻找那位隐居多年的道师。接着,“璇房瑶室住经时”,通过华丽的词汇,描绘了道师居住之所的神秘与高雅,暗示了其修行的深邃与不凡。
“葛洪远忆丹砂去,王烈犹逢石髓疑”两句,借用了葛洪和王烈两位历史上的炼丹大师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道家炼丹术的向往与好奇,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未知事物的谨慎与疑惑。
“南海早传瓜是枣,零陵今有术如芝”则以地理上的奇异现象,比喻道家修炼之术的神奇与不可思议。南海本是传说中的仙境,诗人在这里提到的“瓜是枣”的转变,象征着道家修炼能够改变现实的奇迹。零陵的“术如芝”,则进一步强调了道术的珍贵与独特。
最后,“去去三山应咫尺,白云无迹鹤无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世界(三山)的向往,以及对道家生活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理想化的境界虽近在咫尺,却难以触及,充满了对道家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道家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普遍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