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烈女陈若英》
《烈女陈若英》全文
明 / 郑文康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妾生未识檀郎面,妾貌檀郎未容见。

两家名姓各相闻,妾始加笄郎突弁。

阿翁读书官作郎,儿郎从之亲笔砚。

寒灯暑帐不辞劳,饱学醉经将领荐。

阿翁迁官向南返,子父相随共家眷。

淮阴城下驿亭边,谁料因缘事成变。

珊瑚枝向掌中折,道上人看泪如霰。

青天白日愁无光,野魅山妖寒欲颤。

铭旌高表异乡魄,襦裤空留慈母线。

妾家遥隔西江水,讣入深闺心胆战。

不知眼底有人间,望近黄泉离一箭。

横插郎家双股钗,勇系兰房三尺练。

但求同化穴中土,肯作孤栖梁上燕。

从容顷刻毕此身,烈烈清风湖海遍。

乃知天性无古今,尧舜涂人同一善。

请歌女子若英诗,莫看太师长乐传。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陈若英的女子的悲壮故事,展现了她对爱情的坚守与对家庭的责任感。陈若英在未见过自己丈夫的面,也未曾与他相见的情况下,便以自己的生命证明了对爱情的忠诚。她的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从与丈夫的初次相识到最终的分离,再到面对死亡时的决绝与勇敢。

诗中提到陈若英的父亲为官,儿子跟随其读书写字,生活虽艰苦却充满书香气息。然而,命运的转折发生在父亲升迁回南方之时,陈若英与丈夫的缘分似乎就此断裂。在淮阴城下的驿站,陈若英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她的生命如同折断的珊瑚枝,瞬间凋零,泪水如霰般落下,映照出她内心的痛苦与绝望。

陈若英的去世,不仅让家人陷入哀痛之中,也使得整个家族笼罩在悲伤的氛围中。她的遗体被安葬在异乡,衣物上留有母亲的针线,象征着母爱的延续与不舍。而陈若英的家乡则隔着西江水,消息传来,深闺中的女子心胆俱裂,对人间的温情感到茫然。

诗中还提到了陈若英死后,她的遗物——双股钗和三尺练(可能指丧服),被横插在丈夫的家中,象征着她与丈夫的永别。陈若英的愿望是与丈夫同化于地下,不愿成为孤独的梁上燕,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与对家庭的牵挂。

最后,诗人以“女子若英诗”为题,表达了对陈若英的敬仰之情,并与“太师长乐传”相对比,强调了陈若英的故事超越了时代,体现了人性中最纯粹的善良与坚韧。这首诗不仅是对陈若英个人悲剧的哀悼,也是对所有为爱付出、坚守道德底线女性的颂扬。

作者介绍

郑文康
朝代:明   字:时乂   号:介庵   籍贯:苏州府昆山   生辰:1413—1465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猜你喜欢

为冯源明先生寿其太夫人·其三

大路渺何许,藐兹良可伤。

谁复知我心,顾影空徬徨。

西北起浮云,宛颈从延望。

奕奕天门开,双阙郁苍苍。

长风资举翰,上下以翱翔。

四海恣回览,哕哕鸣高冈。

(0)

禽言·其二

归去好,归去好。在家起常迟,离家饭常早。

戴星骑秃驴,昏黑随山跑。

(0)

戏咏荔枝盘词·其二

饼饵那堪易荔枝,坡翁怪石未为奇。

绛房冰粒无人嚼,施与庐山老衲师。

(0)

元旦词·其七

巷南巷北喜匆匆,村酒村肴一般醲。

笑杀东邻穷措大,瓦盘菜甲领春风。

(0)

无择以游圭峰记及诗见贻辄题数绝于后·其三

閒山剩水人占尽,若个游人问翠微。

向晚欲投云际宿,禅房借得稻田衣。

(0)

度岭谒张曲江祠

前朝风度一瞻依,立马庾关望翠微。

閒剔荒苔看古碣,斜阳山色逗人衣。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