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霎毗蓝六种沦,岂徒黄土葬青春。
中山玄石酣忘死,南海红珊碎忽珍。
乍雨乍晴占不准,非烟非雾望难真。
莫嫌柳絮无情思,能替郊门帐饮人。
一霎毗蓝六种沦,岂徒黄土葬青春。
中山玄石酣忘死,南海红珊碎忽珍。
乍雨乍晴占不准,非烟非雾望难真。
莫嫌柳絮无情思,能替郊门帐饮人。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与生命的脆弱。首联“一霎毗蓝六种沦,岂徒黄土葬青春”以“毗蓝”(即蓝花)的凋零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消逝,黄土之下埋藏的不仅是花瓣,更是对青春的惋惜与哀悼。颔联“中山玄石酣忘死,南海红珊碎忽珍”通过对比中山的玄石与南海的红珊瑚,展现了生命在不同环境中的存在状态,玄石的沉稳与红珊瑚的易碎,分别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脆弱。
颈联“乍雨乍晴占不准,非烟非雾望难真”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中天气变化的不可预测性,以及人们对自然现象难以把握的无奈。尾联“莫嫌柳絮无情思,能替郊门帐饮人”以柳絮的轻盈与飘逸,比喻生命的短暂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为他人付出、牺牲自我的人的赞美与敬意。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脆弱与价值,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