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志维利名,灵源浚经策。
转此径寸珠,照活千秋魄。
生龙怒天风,咽凤翔地脉。
掩卷聆古音,都如远行客。
客去精光蟠,渴虹烛霄白。
蠹鱼夜窥人,一笑敛仙格。
浮志维利名,灵源浚经策。
转此径寸珠,照活千秋魄。
生龙怒天风,咽凤翔地脉。
掩卷聆古音,都如远行客。
客去精光蟠,渴虹烛霄白。
蠹鱼夜窥人,一笑敛仙格。
这首清代蒋湘南的《读书(其一)》描绘了读书人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首句“浮志维利名”揭示了读书人世俗的追求,即名利之心;“灵源浚经策”则暗指深入钻研经典,挖掘智慧的源泉。接下来,“转此径寸珠,照活千秋魄”形象地表达了读书能照亮人心,启发千年沉睡的智慧。
“生龙怒天风,咽凤翔地脉”运用生动的比喻,形容书中的知识犹如龙腾凤舞,激发人的精神力量,如同风雨中飞翔的地脉,充满活力。诗人沉浸在书的世界里,闭卷之际仍能听到古人的智慧之声,感觉自己像是远行的旅者,虽然远离现实,却收获了精神的满足。
最后两句“客去精光蟠,渴虹烛霄白”进一步描绘读书后的状态,仿佛书中的精华凝聚在心中,如同彩虹般照亮黑夜,展现出读书人内心的清明与超脱。而“蠹鱼夜窥人,一笑敛仙格”以虫子窥视寓言,表达读书人对知识的珍视和对自己境界提升的自得,笑中含有一丝出尘的仙气。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读书人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以及读书带来的精神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