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而食之方朔桃,桃核纷向云中抛。
铿然堕地化为石,淮上仙翁初拾得。
传观一座人咸惊,无人识是衡星精。
小石果蓏艮取义,石不能言以形示。
磊落中含玉液温,仙翁宝更逾瑶琨。
何时莹然入君手,好向西池奉阿母。
君先绘有丹荔图,合成双璧图不孤。
只恐骊龙夜破梦,错认遗珠爪攫弄。
题笺我亦思好春,桃叶桃根半化尘。
幻想此核种傥活,劳君咒以生花笔。
窃而食之方朔桃,桃核纷向云中抛。
铿然堕地化为石,淮上仙翁初拾得。
传观一座人咸惊,无人识是衡星精。
小石果蓏艮取义,石不能言以形示。
磊落中含玉液温,仙翁宝更逾瑶琨。
何时莹然入君手,好向西池奉阿母。
君先绘有丹荔图,合成双璧图不孤。
只恐骊龙夜破梦,错认遗珠爪攫弄。
题笺我亦思好春,桃叶桃根半化尘。
幻想此核种傥活,劳君咒以生花笔。
这首清代汪大经的诗《古华以桃核石索题石为阮湘圃封公所贻》描绘了一段神奇的故事。诗人通过描述主人公窃取仙桃,桃核落地化为美石,被淮上仙翁发现的情景,展现了神秘的仙界元素和自然的奇妙变化。石中蕴含着温润如玉的液汁,象征着珍贵的仙物,希望它能落入读者手中,供奉给尊贵的母亲。
诗人进一步联想到自己曾绘制的丹荔图,认为这颗桃核石与之相得益彰,如同双璧合璧,增添了艺术价值。然而,他担心这颗石头会被误认为骊龙的遗珠,引发争夺。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桃核复活的幻想,请求朋友用生花妙笔为之题词,赋予其生命。
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将神话传说与现实巧妙结合,体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儿书一声母一泪,惟有寒灯知此味。
世间最苦嫠与孤,及子能养亲不待。
林生失估才四龄,壁立十载馀短檠。
寸丝粒粟赖宗老,并日继晷严自程。
儿未成童出负米,对茹荼蓼甘如荠。
积资菽水粗足供,欲报春晖痛天只。
乌啼月落霜满林,抚今思往空沾襟。
膏销炷烬有时息,耿耿孤儿长此心。
纪陂之荷高逾丈,叶大如伞柄成杖。
幽姿远世不著尘,清馥入秋已添爽。
红衣左亸迭迎艇,缟袂右回似避桨。
主人筑室中花立,花外苍苍尽苇荡。
昔贤以莲比君子,有分吾及见消长。
刺船北泊俱盛颜,卌载回风等反掌。
金鳘旦旦香满载,此福故知难卒享。
营田二淀莫复问,野获慰情且恣赏。
万善殿西两侍臣,擘菂拗筒话畴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