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林天禧篝灯课读图》
《题林天禧篝灯课读图》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古风

儿书一声母一泪,惟有寒灯知此味。

世间最苦嫠与孤,及子能养亲不待。

林生失估才四龄,壁立十载馀短檠。

寸丝粒粟赖宗老,并日继晷严自程。

儿未成童出负米,对茹荼蓼甘如荠。

积资菽水粗足供,欲报春晖痛天只。

乌啼月落霜满林,抚今思往空沾襟。

膏销炷烬有时息,耿耿孤儿长此心。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孤儿在艰苦环境中努力学习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孤儿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其未来可能遭遇困难的深深忧虑。

首句“儿书一声母一泪”,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孤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艰辛与孤独,每一声母的学习都伴随着泪水,表现了其求知的渴望和面对困难时的无助。接着,“惟有寒灯知此味”进一步强调了孤儿在恶劣环境下坚持学习的不易,只有寒灯默默见证着他的努力与付出。

“世间最苦嫠与孤”一句,将孤儿与嫠妇(寡妇)相提并论,突出了孤儿所承受的双重痛苦——失去父母的孤儿和守寡的妇女一样,都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生活充满艰辛。接下来,“及子能养亲不待”则表达了对孤儿将来能够自立、有能力照顾他人的美好期待,尽管现在还未能实现。

“林生失估才四龄,壁立十载馀短檠”描绘了孤儿林生从年幼时就开始独自面对生活的挑战,长时间在简陋的条件下坚持学习。这一句不仅展示了孤儿的早熟与坚韧,也暗示了其成长环境的艰苦。

“寸丝粒粟赖宗老,并日继晷严自程”说明孤儿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宗老(可能是长辈或导师)的帮助与指导,通过勤奋学习,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这体现了社会对他个人成长的支持与鼓励。

“儿未成童出负米,对茹荼蓼甘如荠”描述了孤儿在年幼时就承担起家庭责任,外出背米,即使面对生活的苦涩,也能像荠菜一样甘之如饴,展现出其成熟与乐观的态度。

“积资菽水粗足供,欲报春晖痛天只”表达了孤儿虽然物质条件有限,但通过积累微薄的资源,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同时,他也深知自己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心中充满了深深的遗憾与痛苦。

最后,“乌啼月落霜满林,抚今思往空沾襟。膏销炷烬有时息,耿耿孤儿长此心”总结了整幅画面的情感基调,孤儿在夜晚的寂静中回忆过去,思考未来,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膏烛燃尽,香炉熄灭,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孤儿的心却始终坚定不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坚持。

整首诗通过对孤儿生活境遇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对孤儿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期望。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游云际寺,诸僧皆出,因过田家

游遍诸峰欲晚霞,倦投野寺觅煎茶。
更无一个残僧在,归路却投田舍家。

(0)

幼圃蒲桥寓居,庭有刳方而实以土者。小孙子

寓舍中庭劣半弓,鷰泥为圃石为墉。
瑞香萱草一两本,葱叶蔊苗三四丛。
稚子落成小金谷,蜗牛卜筑别珠宫。
也思日涉随儿戏,一迳惟看蚁得通。

(0)

余处恭少师左相郇公挽辞三首

上圣临三极,维师正百工。
忠清两杨绾,诚一再温公。
衡狱摧天柱,明堂失栋隆。
初元得名相,不待卦非熊。

(0)

雨後泊舟小箬,回望灵山

灵山相识已平生,雨後精神见未曾。
一朵碧莲三万丈,数来花片八千层。
云姿雾态排天出,竹杖芒鞋欠我登。
羡杀峰头头上寺,厌山不看是诸僧。

(0)

雨後晚步郡圃二首

尽舫鸣钲野寺钟,暮声惊破翠烟重。
好风不解藏天巧,雕碎孤云作数峰。

(0)

雨後步东园

晴缫金线不胜垂,寒勒青针未放齐。
拄杖能言忽相报,三三径里已无泥。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