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夫人九十馀,一子晚方趋仕途。
前年封邑非子致,更待子荣新命书。
子纡墨绶来汉东,百里气和年屡丰。
声名籍籍动群耳,还似当时诗赋中。
诸公欲默安得已,争溯日边飞荐纸。
拔身左选归尚书,摅发平生从此始。
摅发平生从此始,未足为子增欣喜,所喜荣亲有期矣。
郡邑疏恩寿齯齿,斑衣儿啼奉甘旨。
高堂夫人九十馀,一子晚方趋仕途。
前年封邑非子致,更待子荣新命书。
子纡墨绶来汉东,百里气和年屡丰。
声名籍籍动群耳,还似当时诗赋中。
诸公欲默安得已,争溯日边飞荐纸。
拔身左选归尚书,摅发平生从此始。
摅发平生从此始,未足为子增欣喜,所喜荣亲有期矣。
郡邑疏恩寿齯齿,斑衣儿啼奉甘旨。
此诗描绘了一位老夫人九十多岁,其子晚年才步入仕途的情景。诗中提到,儿子在汉东地区担任官职,治理有方,使得当地百姓生活安定,年年丰收。儿子的名声因此广为人知,仿佛回到了当年诗赋传颂的时代。众多官员纷纷上书推荐,最终儿子被提拔为尚书,得以施展平生抱负。
诗中表达了对儿子仕途顺利的喜悦,同时也对能够使母亲享受到荣华富贵的未来充满期待。郡县官员也因这份恩情而感到欣慰,家中的老人得以享受天伦之乐,儿孙环绕,共享天伦之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家庭与亲情的温暖,以及对官员为政一方、造福百姓的赞美之情。
夜长夜长天复霜,海陵城中今夜长。
夜长夜长冬向晚,寒阶无人看月满。
路长家远来信稀,水阔山深归梦短。
堂上书生头已白,朔方健儿十年客。
想渠当此夜长时,抚剑虽长酒杯窄。
明妃爱惜汉宫衣,乌孙公主终不归。
戚姬去视鸿鹄举,更为君王作楚舞。
当此夜长谁送迎,此月还如今夜明。
夜长夜短公莫厌,寒即重裘热须簟。
夜长夜短公莫忧,多忧多厌公白头。
簿书纠缠人,欲出不自许。
老叟环我前,更作附耳语。
脱身上河堤,颇似昼伏鼠。
河堤平如掌,下有千岁土。
夕阳敛残照,草木过寒雨。
游鱼著钩饵,舟子快新煮。
煮鱼得放饭,尚叹行役苦。
江湖平生心,岁月可逆数。
故人书断绝,吾事有去取。
归来讨清尊,妙句还一吐。
青山如美人,浓淡各有态。
挽之不肯来,乃似孤竹隘。
念无千里风,限此一衣带。
夏木与藩屏,不畏炎日晒。
三年白沙游,藉尔宽眼界。
脱身尘垢中,一笑终不坏。
别君更举酒,未了清净债。
虽无丝竹娱,会有诗律快。
何如少陵翁,亦为杜鹃拜。
吾诗有馀欢,此语君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