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往还者,相近得杨卿。
处世如无事,为官不近名。
匣藏防身剑,案有读书檠。
此外唯尊酒,时时唤客倾。
城东往还者,相近得杨卿。
处世如无事,为官不近名。
匣藏防身剑,案有读书檠。
此外唯尊酒,时时唤客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杨卿的官员生活状态,展现了其淡泊名利、注重修身的品质。诗人吕本中通过“城东往还者,相近得杨卿”开篇,点明了杨卿的生活环境与社交圈,暗示其在世俗中并不显眼,却能与周围人和谐相处。接着,“处世如无事,为官不近名”两句,直接表达了杨卿对待世事和官场的态度,他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不追求名利,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匣藏防身剑,案有读书檠”则进一步展示了杨卿的个人修养与兴趣所在。防身剑象征着自我保护与准备,而读书檠则是对知识的追求与热爱,这两者并存,既体现了他的实际准备,也展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重视。最后,“此外唯尊酒,时时唤客倾”一句,以饮酒聚会作为日常生活的点缀,既表现了人情味,又与前文的淡泊形成对比,显示出杨卿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高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杨卿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处世哲学,即在世俗生活中保持自我,追求精神的富足与内心的平静,同时不失人情味,体现了宋代士人对于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身心无拘,动寂无知。如大死人,无倚无依。
无拘者宽,无知者安。无内无外,无定无观。
无适无莫,无造无作。无去无来,无好无恶。
一道清虚,万法如如。愚极成智,智极成愚。
超诸数量,孰云比况。净尽不留,无法可尚。
识不可识,智不可知。谁家之子,兀然巍巍。
巍巍不存,根尘颖脱。如憨如痴,落落魄魄。
不惜口业,为了说破。笑杀阇梨,山僧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