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滔滔竹林晚,水光酒光尝在眼。
水声挟寒不入窗,岸折桥痕霜色浅。
天低暮急翠袖轻,十指动摇随舌转。
冰霜戛戛最初声,老弦咨嗟恨不明。
调摺柱移意何快,岂堪独自孤舟听。
舟中之人人欲绝,繁音将尽意不歇。
衣巾夜染空翠深,字字落指如何捻。
一杯一曲逆残更,一人一影弄烟月。
红烛失剪乌啼昏,梦霁香寻憾如脱。
诸兄固是醉乡籍,觞政忽弛酒无则。
江风湖雪载满船,笑谈如逢燕赵客。
朔风滔滔竹林晚,水光酒光尝在眼。
水声挟寒不入窗,岸折桥痕霜色浅。
天低暮急翠袖轻,十指动摇随舌转。
冰霜戛戛最初声,老弦咨嗟恨不明。
调摺柱移意何快,岂堪独自孤舟听。
舟中之人人欲绝,繁音将尽意不歇。
衣巾夜染空翠深,字字落指如何捻。
一杯一曲逆残更,一人一影弄烟月。
红烛失剪乌啼昏,梦霁香寻憾如脱。
诸兄固是醉乡籍,觞政忽弛酒无则。
江风湖雪载满船,笑谈如逢燕赵客。
这首诗描绘了舟中夜晚听女子弹奏阮琴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画面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音乐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交融,以及音乐带来的深刻情感体验。
首句“朔风滔滔竹林晚”,以凛冽的北风和静谧的竹林晚景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接着,“水光酒光尝在眼”一句,巧妙地将视觉与感官体验结合,仿佛让人能亲眼目睹水面与灯光交织的美景。
“水声挟寒不入窗,岸折桥痕霜色浅”描绘了水声与寒冷的气息,以及岸边景色的细微变化,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不失生动的画面。随后,“天低暮急翠袖轻”则以动态的视角,展现了天空的低垂与女子轻盈的翠袖,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层次。
“十指动摇随舌转”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弹奏阮琴时手指与舌头的协调动作,展现出音乐技艺的精湛。接下来,“冰霜戛戛最初声,老弦咨嗟恨不明”通过比喻,将初弹的琴声比作冰霜的清脆,同时暗示了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复杂性。
“调摺柱移意何快,岂堪独自孤舟听”表达了对音乐演奏的欣赏与内心的愉悦,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感。接下来的几句,通过“舟中之人人欲绝,繁音将尽意不歇”等描述,展现了音乐带来的强烈情感冲击,以及听者难以言表的感受。
“衣巾夜染空翠深,字字落指如何捻”描绘了音乐与听者心灵的深度共鸣,以及音乐所引发的内心变化。最后,“一杯一曲逆残更,一人一影弄烟月”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进一步强化了音乐与自然、时间的融合,以及听者沉浸在音乐中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音乐之美与自然之美的和谐统一,以及音乐对人心灵的深刻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