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心情太,閒来礼法疏。
愁听传事板,懒荅问安书。
不去终惭鹄,无才合类樗。
何如逃世网,髡发事空虚。
病起心情太,閒来礼法疏。
愁听传事板,懒荅问安书。
不去终惭鹄,无才合类樗。
何如逃世网,髡发事空虚。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的《病起》。诗中描绘了诗人病愈后心境的变化,以及对世俗礼法的疏离感。首句“病起心情太”,表达了诗人从病中恢复后的复杂心情,可能既有对生命的重新认识,也可能有对过往生活的反思。接下来的“閒来礼法疏”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规则和礼仪的淡漠态度,可能是因为病痛的折磨使他更加渴望自由和内心的平静。
“愁听传事板,懒荅问安书”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日常事务的厌倦和逃避心理。传事板可能指的是传达消息或事务的工具,而“问安书”则是问候信件,这两者都暗示了诗人不愿参与或面对社会交往和责任。通过“愁听”和“懒答”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繁琐事务的反感和对个人空间的渴望。
“不去终惭鹄,无才合类樗”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鹄(天鹅)象征着高洁和完美,而樗(臭椿树)则是低劣和无用的象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的自我审视和反省,既感到因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而自责(“不去终惭鹄”),又意识到自己的才能或许并不足以承担更多的责任(“无才合类樗”)。这种自我认知的深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自我实现的深刻思考。
最后,“何如逃世网,髡发事空虚”表达了诗人对于逃避世俗束缚、寻求精神解脱的渴望。髡发(剃光头)在古代常与遁入空门、出家修行相关联,这里可能意味着诗人希望通过放弃尘世的纷扰,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平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对自由与平静的向往。
天寒吟竟晓,古屋瓦生松。
寄信船一只,隔乡山万重。
树来沙岸鸟,窗度雪楼钟。
每忆江中屿,更看城上峰。
虽有柴门常不关,片云孤木伴身闲。
犹嫌住久人知处,见拟移家更上山。
岸凿青山破,江开白浪寒。
日沉源出海,春至草生滩。
梓匠防波溢,蓬仙畏水干。
从今疏决后,任雨滞峰峦。
不侵南亩务,已拔北江流。
涪水方移岸,浔阳有到舟。
潭澄初捣药,波动乍垂钩。
山可疏三里,从知历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