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来食不继戏作》
《春来食不继戏作》全文
宋 / 陆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久卧穷阎困负薪,何妨扫尽太仓陈。

瘦如饭颗吟诗面,饥似柴桑乞食身。

牺象未应殊断木,江湖底处有穷鳞。

大冠长剑人看好,不换茅檐一幅巾。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ūnláishízuò
sòng / yóu

jiǔqióngyánkùnxīnfángsǎojìntàicāngchén

shòufànyínshīmiàncháisāngshíshēn

xiàngwèiyìngshūduànjiāngchùyǒuqiónglín
guānchángjiànrénkànhǎohuànmáoyánjīn

注释
穷阎:贫穷的陋室。
负薪:砍柴。
太仓陈:仓库里的陈旧粮食。
饭颗:形容极瘦的脸庞。
柴桑:陶渊明的故乡,这里指贫困的生活。
牺象:祭祀用的牺牲。
穷鳞:困境中的鱼,比喻身处困境的人。
大冠长剑:象征地位和权力。
一幅巾:乡村茅屋的一块布巾,象征简朴生活。
翻译
长久以来居住在贫穷的陋室,还要辛苦砍柴为生,不妨把仓库里的陈粮都清理干净。
形容憔悴,面如饭粒般瘦削,却依然吟诵着诗歌,生活贫困如同陶渊明那样常向人乞食。
即使身处困境,如同祭祀用的牺牲,也不应像枯木一般毫无生机,何处能找到一条困境中的出路呢?
虽然人们羡慕我身佩长剑,头戴大冠,但我宁愿保持简朴,不愿用它们换取乡村茅屋的一方布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春来食不继戏作》,描绘了诗人生活困顿却坚守节操的形象。首句“久卧穷阎困负薪”写出了诗人长期贫困,以砍柴为生的艰辛处境。次句“何妨扫尽太仓陈”则以幽默自嘲的方式,表示即使生活艰难,也无妨清理官府仓库中的陈粮,暗示对社会不公的讽刺。

“瘦如饭颗吟诗面,饥似柴桑乞食身”两句,通过比喻,形象地刻画出诗人虽然瘦弱但坚持吟诗作赋,尽管饥饿但仍保持读书人的尊严,颇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

“牺象未应殊断木,江湖底处有穷鳞”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感慨,即使身处困境,也不愿改变自己的立场,如同水中之鱼,虽穷困但不失自由之志。

最后两句“大冠长剑人看好,不换茅檐一幅巾”以豪放的态度收束全诗,表明诗人宁愿保持高洁的品行,不愿为了世俗的赞赏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简朴的生活方式,宁愿住在简陋的茅屋,也不愿换取华丽的冠剑。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质朴,展现了陆游在困苦中坚守人格与理想的高尚情操。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朝代:宋   字:务观   号:放翁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125—1210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猜你喜欢

留守参政大资范公余同年进士往岁帅桂林题刻最多四方传之暇日尝与同寮遍观因即公所名壶天观题数语

宣政喜边功,隆兑筑州县。

程公自名岩,刻石记所建。

得既不偿费,中兴弃不缮。

诞谩磨崖辞,当日妄誇衒。

英英石湖仙,改作壶天观。

壁间三大字,庄重如峨弁。

诗文鸾鹤音,笔势龙蛇变。

登高瞰洞户,漓水澄如练。

胜概耸灵台,遐观起三叹。

玲珑二十四,妙墨镌题遍。

我来为拂尘,端若侍颜面。

邦人颂遗爱,寿骨癯且健。

今坐玉麟堂,安得使之见。

(0)

题清江台

秋色无边际,酬之以醉颜。

亭高俯城郭,木阙见江山。

胜践园林古,好诗天地悭。

范碑生羽翼,飞上画屏间。

(0)

郭伯秀约联骑春游不去有诗

心老寻春懒,年衰跨马难。

便能相强去,未必有真欢。

独酌三杯妙,高眠一枕安。

好花如可折,觅取数枝看。

(0)

送陈幼度运干·其一

台幕三年最,云霄万里程。

西山饯行色,南浦棹新晴。

骨秀荆山璞,胸涵元气英。

更携扛鼎笔,祇合上蓬瀛。

(0)

春日怀家

细数平生事,何堪挂齿牙。

客游儿废学,身拙妇持家。

开瓮尝春酒,租山摘早茶。

关心此时节,归兴满天涯。

(0)

侄孙子渊新居落成二首·其一

结屋邻苍海,开门面翠屏。

堂前萱草绿,寿母鬓丝青。

礼乐陈樽俎,诗书立户庭。

一时勤卜筑,百世享康宁。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