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咏三首·其二灯》
《杂咏三首·其二灯》全文
南北朝 / 谢朓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发翠斜溪里,蓄宝宕山峰。

抽茎类仙掌,衔光似烛龙。

飞蛾再三绕,轻花四五重。

孤对相思夕,空照舞衣缝。

(0)
鉴赏

这首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诗人谢朓的作品,名为《杂咏三首(其二)·灯》。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之美和光影变化的细腻描绘。

"发翠斜溪里,蓄宝宕山峰。"

这两句通过溪水与山峰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间景象。“发翠”形容溪水清澈,“斜”字则表现出溪流曲折的特点;“蓄宝”则是比喻山峰中隐藏着珍贵的宝藏。整体上,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且充满神秘色彩的自然环境。

"抽茎类仙掌,衔光似烛龙。"

这里作者用了生动的比喻来形容灯火。“抽茎”指的是灯心(灯芯),“类仙掌”则是将其比作仙人的手掌,显得神圣而不凡;“衔光”直接形容灯火的样子,而“似烛龙”更增加了诗句的动态感和幻想色彩,让人联想到一条在空中飞舞的发光龙。

"飞蛾再三绕,轻花四五重。"

这两句转而描写了灯火下的小昆虫活动和花朵的姿态。“飞蛍”指的是被灯光吸引的蛾,“再三绕”表现出它们围绕着光源不停地飞舞;“轻花四五重”则形容花瓣纷飞,似乎也受到了灯火的影响,增添了一种柔和而美好的氛围。

"孤对相思夕,空照舞衣缝。"

最后两句诗,则是作者借景抒情。“孤对”可能指的是独自一人或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相思夕”则是在表达对于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空照”则表现出灯火似乎无意中照亮了舞女衣衫之间细小的缝隙,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寂寞。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工光源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谢朓

谢朓
朝代:南北朝   字:玄晖   籍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   生辰:464~499年

谢朓(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
猜你喜欢

闻鹤

谁家嘹唳九皋声,客梦初回晓帐清。

华表不知仙路远,刚随寒角转残更。

(0)

客中雨思

细雨粘云结晚愁,黄金垂地菊钱流。

风来不觉窗声战,分却羁怀一半秋。

(0)

诗一首

久坐乡关梦已迷,归来投宿旧沙溪。

一天风雨龙移穴,半夜林峦鸟择栖。

卖菜无人求好语,种瓜何地不成畦。

男儿未老中原在,寄语鹍鸡莫浪啼。

(0)

挽刘大监思恭·其一

簪绂源流远,诗书气味香。

啼莺翔涧谷,鸣凤瑞朝阳。

壮志欣辰告,羸躯痛夕亡。

万夫今失望,拟欲问苍苍。

(0)

临邛计次魏自言六世祖破荒先生晚居景陵因葬焉后世子孙岁时不能拜扫日负樵牧不禁之忧慨然欲往携其所藏遗书一卷求书纸尾且云是行并之武昌省运使表兄迤逦观光上国用正岩字韵赋诗一章以言志正亦用岩字韵为赋三章以勉之云·其三

不及抠衣拜紫岩,尚能什袭宝书函。

扫除荆棘扶初日,投畀烟岚困老谗。

四海时无伸国论,百年人自仰台衔。

南轩衣钵今何似,见说诸孙也不凡。

(0)

昨幸甚得见子玉教授丈得一论其说出于订顽克己铭词致超绝辄借前韵以庆兼呈诸丈幸乞一笑正再拜上·其三

新泉瀹茗濯诗魂,翻阅如飞彻晓昏。

是石无瑕终是石,莫教抱璞退声冤。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