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晷分阴近小年,烧松煨芋坐萧然。
送穷文在逋逾积,守岁灯昏梦未全。
渐熟人情翻似雨,难平世路问之天。
明朝长揖拂衣去,安得低眉取众怜。
短晷分阴近小年,烧松煨芋坐萧然。
送穷文在逋逾积,守岁灯昏梦未全。
渐熟人情翻似雨,难平世路问之天。
明朝长揖拂衣去,安得低眉取众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除夕夜的独特感受与思考。首联“短晷分阴近小年,烧松煨芋坐萧然”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除夕夜的氛围,通过“短晷”(短暂的时间)和“分阴”(时间的细碎流逝),营造出时光匆匆、年华易逝的意境。接着,“烧松煨芋坐萧然”则通过具体的活动——烧松木、烤芋头,以及独自坐着的场景,展现了诗人除夕夜的闲适与孤独。
颔联“送穷文在逋逾积,守岁灯昏梦未全”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诗人提到“送穷文”,这是一种古代习俗,人们通过书写或吟诵来驱除旧岁的穷气,迎接新年的吉祥。这里不仅体现了对传统习俗的尊重,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过去岁月的告别,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同时,“守岁灯昏梦未全”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昏暗灯光下难以入眠的思绪纷扰。
颈联“渐熟人情翻似雨,难平世路问之天”转而探讨人情世故与社会现实。诗人将“人情”比作“雨”,形象地描绘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多变,如同雨水般细腻且难以预测。同时,通过“世路问之天”的表达,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人生困惑的深思,以及寻求解答的无奈。
尾联“明朝长揖拂衣去,安得低眉取众怜”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决绝态度。他决定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告别过去,离开尘世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最后一句“安得低眉取众怜”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眼光的不屑,以及渴望被理解、被接纳的愿望,但又深知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时间、人情、社会和自我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偃王世芜没,石麟亦埋翳。
徐子发东吴,英论有馀地。
龙游沧波阻,日出浮云蔽。
呜呼献王士,竟洒荆山涕。
光掩明珠弃,宠奋西施废。
古来共如此,不独君遭际。
余本澹荡人,倾盖托末契。
酣歌继日暮,醉酒无阴霁。
各为征蓬散,吾岂匏瓜系。
旧时南阳宅,回首成迢递。
蹈海有夙期,与子自兹逝。
盈盈杨白花,汎汎绿波水。
化为浮萍草,乃与人相侣。
飘泊无根蒂,随风任流止。
今日欢聚客,明日倏千里。
千里异乡县,有时复相见。
心情岂固殊,所嗟形色变。
一见复一别,少壮头尽雪。
老大未足伤,愿言崇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