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律仙郎贵,长驱下会稽。
鸣笳山月晓,摇旆野云低。
剪寇人皆贺,回军马自嘶。
地闲春草绿,城静夜乌啼。
破竹清闽岭,看花入剡溪。
元戎催献捷,莫道事攀跻。
受律仙郎贵,长驱下会稽。
鸣笳山月晓,摇旆野云低。
剪寇人皆贺,回军马自嘶。
地闲春草绿,城静夜乌啼。
破竹清闽岭,看花入剡溪。
元戎催献捷,莫道事攀跻。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军事胜利之后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结束和自然美景的赞美。开篇“受律仙郎贵,长驱下会稽”两句,通过对将领的赞誉和大军南征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威武雄壮的氛围。“鸣笳山月晓,摇旆野云低”则是对战场上军队早晨出发时的景象描绘,笳声在山间回荡,旗帜在微风中飘扬,展现了一种雄浑壮丽的画面。
接下来的“剪寇人皆贺,回军马自嘶”两句,表达了战胜后人们的欢庆心情,以及归来士兵的安详状态。军队的凯旋,伴随着民众的庆祝,而战马也悠闲地嘶鸣着,显露出一副战争结束、和平降临的景象。
“地闲春草绿,城静夜乌啼”则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宁静生活。春天的地面上长满了绿色的草,而夜晚的城市中,只有乌鸦偶尔发出叫声,这种宁静祥和与之前的战乱形成鲜明对比。
“破竹清闽岭,看花入剡溪”两句,是诗人在战争胜利后,对大自然景色的欣赏。这里的“破竹”指的是军队通过竹林时竹子被折断的声音,“清闽岭”则是对山川之美的描绘,而“看花入剡溪”表达了诗人在这个宁静的溪流中观赏花卉的情景。
最后,“元戎催献捷,莫道事攀跻”两句,是对军队迅速传递胜利消息和警告不要因小失大局的提醒。这里“元戎”指的是军队,诗人通过这两句强调了战后迅速稳定局势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战争与自然、动乱与宁静的对比,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对战争胜利后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