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耨池前白石坛,西来一派在江干。
高僧卓锡飞空去,云满山瓢玉液寒。
阿耨池前白石坛,西来一派在江干。
高僧卓锡飞空去,云满山瓢玉液寒。
这首诗描绘了涌泉庵周边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洋溢着浓厚的禅意与宁静之美。
首句“阿耨池前白石坛”,以阿耨池为背景,白石坛作为点睛之笔,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阿耨池,此处可能借指一处水池或湖泊,白石坛则象征着佛教修行之地,暗示着涌泉庵的历史渊源和宗教色彩。
次句“西来一派在江干”,描绘了从西方流向江边的一条水流,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寓意着佛法的传播与普渡众生的慈悲精神。
接着,“高僧卓锡飞空去”一句,通过描述一位高僧在空中留下足迹,生动地展现了佛教中高僧行脚传法的场景,同时也暗含着对涌泉庵历史上的高僧们的敬仰之情。
最后一句“云满山瓢玉液寒”,将视线转向山间,云雾缭绕,仿佛山间的瓢中盛满了清凉的玉液,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景象,更赋予了自然之物以灵性,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佛教智慧的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涌泉庵及其周边环境的自然美与人文底蕴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双丸跳昼夜,四序判春秋。
屈指百年内,寄迹同蜉蝣。
胡为撄世网,役役多所谋。
白日凋朱颜,衰老归一丘。
形器委寒灰,芜秽不可收。
伤哉醯鸡人,谁识梅生俦。
中山卫叔卿,期我于瀛洲。
云车白羽驾,蓬壶恣遨游。
金膏为我餐,玉液为我馐。
愿言出锦囊,开笈十二楼。
息心入冥默,毋为害马蹂。
道深虽难几,精微庶可求。
脱屣谢时辈,世事空悠悠。
简汤子重,汤居碧凤坊西斋睡起雨濛濛,双燕语帘栊。
平生行乐都成梦,难忘处、碧凤坊中。
酒散风生棋局,诗成月在梧桐。
近来多病不相逢,高兴若为同。
清樽白苎交新夏,应辜负、绿树阴浓。
凭仗柴门莫掩,兴来拟扣墙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