淰淰轻寒上葛裳,物情人意酿秋光。
芰荷惆怅西风里,作意临波艳晚妆。
淰淰轻寒上葛裳,物情人意酿秋光。
芰荷惆怅西风里,作意临波艳晚妆。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轻寒微起,人们在葛衣轻裹中感受着季节的变换,物象与人情交织出一片秋日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景致与内心的情感巧妙融合。
“淰淰轻寒上葛裳”,开篇即点明了季节的特征,轻寒之气渐渐笼罩,人们换上了葛制的衣物,既实用又符合秋季的气候特点。这里不仅描述了外在的环境,也暗示了人物的感受,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物情人意酿秋光”,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物象与人的情绪相互作用,共同酝酿出了秋日特有的风光。这里的“酿”字用得极妙,生动地表现了秋天景色的逐渐形成,同时也暗含了人对这美好季节的期待和珍惜。
“芰荷惆怅西风里”,芰荷是水边常见的植物,此处借指水中的荷花。在西风的吹拂下,荷花似乎带着一丝惆怅,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情感色彩,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作意临波艳晚妆”,最后两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情景。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人们仿佛精心打扮,准备迎接夕阳的余晖。这里的“作意”二字,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之心,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融入,展现了深秋时节的独特魅力,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微妙情感反应。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亭午泊中宿,已信江路陕。
斜阳弄曛黄,迤入大庙峡。
瀺灂几派冲,巀嵲两峰夹。
横厓窥客舟,仰首黑云压。
颇疑蛟龙宫,石柱颠倒插。
怪石巧遮拦,层递俨置闸。
缘坡被菅茅,过岭叫鹎鵊。
冬江风景殊,喜值我来恰。
舟师仄足行,背缆贴山胁。
捷如倒饮猿,肩臂自相接。
须臾下平冈,出险才一霎。
平生慕飞仙,焉得终日挟。
东坡久不出,孟载亦已矣。
一朝风雅擅千秋,六百年间两壬子。
吉祥古寺荒苍苔,西江省掖安在哉。
更逢我辈文酒会,看花又向城南来。
今年闰岁春尚浅,草色才青柳条软。
桃花李花漫烂开,新红乱飐玻璃盏。
诸公豪迈世绝伦,狂歌雅谑皆天真。
浩劫不须问前后,座中俱属当时人。
槛外西山衔落日,诸公有兴转超逸。
春水平铺玳瑁筵,香风争送珊瑚笔。
气酣诗就声铿锵,花前酹酒呼苏杨。
千古风流有同调,九原一笑神洋洋。
孤桐抱高韵,根株半生死。
伐为爨下薪,灰灭分应尔。
幸蒙君子听,惊诧笑相视。
弦以园客丝,徽以九寡珥。
一弹再三叹,危苦不余鄙。
是时帝张乐,铿鋐动宫徵。
此器独渺默,别调寄山水。
峨峨复汤汤,谁不充其耳。
黄金铸子期,夙心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