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开东阁,天边送远声。
一身能自遣,万口为谁鸣。
露重林霏润,风高羽翼轻。
知音如有待,听尔岂无情。
夏日开东阁,天边送远声。
一身能自遣,万口为谁鸣。
露重林霏润,风高羽翼轻。
知音如有待,听尔岂无情。
这首明代诗人庞尚鹏所作的《闻蝉》诗,以夏日清晨的东阁为背景,描绘了蝉鸣的景象与诗人对蝉鸣的感悟。
首句“夏日开东阁,天边送远声”,开篇即营造出一幅夏日清晨,东阁开启,远处传来蝉鸣的宁静画面。夏日的清晨,阳光尚未炽热,空气清新,东阁作为观景之所,自然引得远处的蝉鸣声传入耳中,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在耳边轻轻奏响。
接着,“一身能自遣,万口为谁鸣”两句,诗人借蝉鸣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蝉虽为一虫,却能独立生活,自由自在地鸣叫,而人类面对众多的声音和喧嚣,却往往迷失自我,难以找到内心的平静。此处将蝉与人进行对比,寓含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深思。
“露重林霏润,风高羽翼轻”描绘了蝉鸣时的环境氛围。露水重,林间雾气弥漫,营造出一种湿润清新的自然景象;而风高则使蝉的翅膀显得更加轻盈,蝉鸣似乎更加悠扬悦耳。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节描写,进一步烘托了蝉鸣的美妙与和谐。
最后,“知音如有待,听尔岂无情”表达了诗人对蝉鸣的理解与共鸣。知音难觅,但蝉鸣似乎在等待着懂它的人来倾听,诗人认为蝉鸣并非无情,而是充满了情感与意义。这不仅是对蝉鸣的赞美,也是对内心深处那份纯净情感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清晨蝉鸣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动人。
秦时巴寡妇,世擅丹穴赀。
筑台只旌富,未闻能博施。
贤哉我恭人,所宝在俭慈。
自奉若寒素,见义则勇为。
如坻散仓栗,年荒绝啼饥。
编桥压狂澜,免忧蛟与螭。
德水饮万家,仁风扇四垂。
行不践虫蚁,春不折树枝。
人有恻隐念,一动天早知。
何况七十年,乐善心不移。
至诚感神明,天授龟鹤姿。
齐寿与金母,永为女中师。
沧海横天流,万里落胸次。
喷墨写蛮笺,化作龙蛇字。
奇哉作诗人,有此凌云气。
闻说骑白鼋,新自蓬山至。
君身有仙骨,十洲恣游戏。
自度思度人,肯与世相弃。
东行谒木公,却返扶桑辔。
遍求不死药,医国归有具。
海上方信佳,措手何日试?
君昔慕孙、吴,大军掌书记。
铜章七品官,空衔尚无位。
弃觚二十年,未遂平生志。
鳌极陷东南,青衫馀涕泪。
英雄岂终穷,天下方多事。
速陈治安策,汉廷思贾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