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垢重汩尘缘,岂自收心向觉源。
挈水拾薪时节至,三通鼓罢物皆鲜。
众生垢重汩尘缘,岂自收心向觉源。
挈水拾薪时节至,三通鼓罢物皆鲜。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的作品,名为《行住坐卧三十二颂》的第十六首,题为“浴头”。诗的内容主要表达的是修行者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内心清净的追求。首句“众生垢重汩尘缘”形象地描绘了世间众生被尘世烦恼所困扰,像被污垢覆盖;“岂自收心向觉源”则强调修行者需要收束杂念,回归心灵的本质,即觉悟的源头。
后两句“挈水拾薪时节至,三通鼓罢物皆鲜”进一步深化主题,以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提水、拾柴比喻修行的过程,暗示在恰当的时机,通过禅定或类似的修行方式,可以达到内心的净化,如同三通鼓声过后,万物都显得清新明亮。整首诗寓教于日常,富有禅意,体现了禅宗注重生活实践与精神提升的特色。
山神饶伎俩,时时恶声进。
吾子既庵居,不闻亦无尽。
云胡以听名,徒然扰方寸。
自言百不入,一唯天是信。
既传天听卑,复道天语近。
五十命已知,六十耳当顺。
自此从心年,的应无悔吝。
我语君莫听,君听我当论。
何以绝听根,悠然空五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