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君移戍古梁州,明月心悬陇水流。
莫怪梦魂逢不得,书来依旧玉关头。
传君移戍古梁州,明月心悬陇水流。
莫怪梦魂逢不得,书来依旧玉关头。
这首诗《古意(其一)》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戍边将士与家乡亲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首句“传君移戍古梁州”,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戍边将士,并暗示了他即将或已经前往遥远的古梁州,远离故乡。这里的“移戍”不仅指地理位置的迁移,也暗含着对未知命运的接受与面对,体现了军人的使命与责任。
次句“明月心悬陇水流”,以“明月”与“陇水”为意象,营造了一种既静谧又充满思念的氛围。明月高悬,照亮了远方的路途,也照亮了将士心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陇水潺潺,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离愁别绪,将情感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展开。
后两句“莫怪梦魂逢不得,书来依旧玉关头”,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与亲人相见的无奈与遗憾。即使在梦中也无法与家人相聚,只能通过书信传递思念之情。而“书来依旧玉关头”,既是对书信寄出地点的描述,也是对家书往返过程中的时间跨度的暗示,强调了距离与时间的无情,以及思念之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戍边将士及其家人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战争背景下人与人之间深刻的情感纽带,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王世贞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使得作品既有强烈的现实感,又蕴含着深沉的历史厚重感。
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
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
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
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
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