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道服》
《道服》全文
宋 / 王禹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楮冠布褐皂纱巾,曾忝西垣寓直人。

此际暂披因假日,如今长著见闲身。

濯缨未识三湘水,漉酒空经六里春。

不为行香著朝服,贰车谁信旧词臣。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ào
sòng / wángchēng

chǔguānzàoshājīncéngtiǎn西yuánzhírén

zànyīnjiǎjīnchángzhejiànxiánshēn

zhuóyīngwèishísānxiāngshuǐjiǔkōngjīngliùchūn

wèixíngxiāngzhecháoèrchēshuíxìnjiùchén

翻译
戴着楮皮制成的帽子,穿着布褐皂纱巾,我曾是西垣的值宿官员。
在这个时候,趁着假期暂时换上这身衣服,如今常常穿着它过着闲散的生活。
未曾亲历湘江洗涤冠缨的清雅,只在滤酒时想起那六里的春天。
我不再是为了上朝而穿这朝服,又有谁能相信我这个旧日的词臣还有这样的身份呢?
注释
楮冠:用楮皮制成的帽子,古代读书人的常服。
西垣:指皇宫西面的门楼,代指朝廷。
寓直人:值宿官员,指在宫中或官署值夜班的人。
濯缨:清洗冠缨,古代习俗,表示洗去尘俗。
漉酒:过滤酒液,这里可能象征诗人过去的官场生活。
行香:上朝或祭祀时的仪式,这里指正式场合。
贰车:古代官职名,这里指词臣不再担任正式官职。
旧词臣:曾经的词臣,即擅长诗词的官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日常生活景象,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开篇“楮冠布褐皂纱巾”即勾勒出僧人平淡的装扮和生活状态。紧接着,“曾忝西垣寓直人”表明诗人对僧人的尊重,认为他们是值得信赖的人。

“此际暂披因假日,如今长著见闲身。”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于僧人悠然自得生活状态的向往。他们不为世俗纷扰所动,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

“濯缨未识三湘水,漉酒空经六里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僧人与世隔绝、专注于修行的生活。这里的“濯缨”和“漉酒”都是描绘僧人的日常行为,但却显得有些超然脱俗。

最后,“不为行香著朝服,贰车谁信旧词臣。”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清净生活的赞美,他们不像世人那样追求外在的华丽装饰和官方的地位。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的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理念。

作者介绍
王禹偁

王禹偁
朝代:宋   字:元之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生辰:954—1001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
猜你喜欢

仰山

金色界中兜率景,碧莲花里梵王宫。

鹤惊清露三更月,虎啸疏林万壑风。

(0)

落日

落日即朝旭,升沉似不同。

明霞流杂绮,芳树隐微红。

近壑欲垂水,在山疑触峰。

眼前道不出,更听一声钟。

(0)

洞仙歌·其一江远阁深,人别梦在,镜月留夕,帘波荡春,未免凄益,以感安倩玉龙双翠寄向渌西楼上歌也

淡烟楼阁,认鸾镮红啮。一树春棠韵娇绝。

道相逢匆卒,未便情深,又何分,暗里星眸斜瞥。

髫年知几许,兰浦灵娥,天上团圆好时节。

炙暖十三簧,要唱欢侬,怕翠鸟、向花偷泄。

兀避酒、佯醺泥人怀,悄撚着胸前,紫囊双结。

(0)

捕蝗

捕蝗捕蝗人簇簇,蝗飞蔽天引其族。

扬旗击鼓乱敲钲,奔走如狂沸山谷。

炎肌雨汗肠雷鸣,取蝗一斗当斗粟。

幸不入境驱邻封,彼亦天民忍遭酷!

谁云蝗多不食苗,苗食垂尽到草木。

复闻修德能弭灾,非止蝗生宜早扑。

(0)

兰花

碧影摇阶春昼长,天然灵卉异群芳。

东风真解幽人意,时递清香入讲堂。

(0)

部兵戍蓟

叱马过幽州,横行北海头。

朔风喧露鼓,飞电激蛇矛。

奋臂千山振,英声百战留。

天威扬万里,不必侈封侯。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