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程给事知越州》
《送程给事知越州》全文
宋 / 王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清班经岁侍凝旒,宠寄稽山第一州。

琐闼风规丹扆侧,蓬莱烟霭碧江头。

诗豪谁敢雷门过,乡老争陪昼锦游。

行路光华浮画鹢,浩然佳思鉴湖秋。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诲所作的《送程给事知越州》。诗中描绘了程给事即将赴任越州时的盛况与诗人对其的深厚情感。

首联“清班经岁侍凝旒,宠寄稽山第一州”,以“清班”形容程给事的官职尊贵,历经一年侍奉皇帝,如今被委以重任,前往越州,显示了朝廷对他的信任与宠爱。“凝旒”象征皇帝的威严,而“稽山第一州”则点明越州的重要地理位置和文化地位。

颔联“琐闼风规丹扆侧,蓬莱烟霭碧江头”,进一步描绘了程给事即将赴任之地的壮丽景象。琐闼,指宫中的小门,这里借指越州的宫城;丹扆,即红色的屏风,象征着权力与尊严;蓬莱烟霭,比喻越州的仙境般的美景;碧江头,则描绘出江水碧绿,波光粼粼的景象。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越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

颈联“诗豪谁敢雷门过,乡老争陪昼锦游”,表达了诗人对程给事才华的赞美以及对其即将赴任时受到乡亲们热烈欢迎的场景的想象。诗豪,形容程给事的文采飞扬;雷门,古代杭州的城门,此处借指越州的门户,暗含程给事将为越州带来新的气象;昼锦游,典故出自《后汉书》,形容官员荣归故里,受到乡人热烈欢迎的情景。这两句既是对程给事个人才华的肯定,也是对越州人民热情好客精神的颂扬。

尾联“行路光华浮画鹢,浩然佳思鉴湖秋”,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程给事赴任途中,舟行水上,光影交错,如同画中之景。画鹢,古代船上的装饰,此处借指船只;浩然佳思,形容程给事心中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鉴湖秋,鉴湖是越州著名的湖泊,秋天的景色尤为迷人,这里象征着程给事即将面对的美好前景。整首诗在描绘壮丽景色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程给事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越州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底蕴,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传达了诗人对程给事的敬仰之情及其对新任职务的期待与祝福。

作者介绍

王诲
朝代:宋

王诲,字规夫,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明正德《姑苏志》卷三)。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为群牧判官,上《群牧司编》十二卷(《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一)。四年,为司勋郎中、度支判官(同上书卷二二六)。六年,知苏州。七年,引嫌去职(《姑苏志》卷三)。
猜你喜欢

七月一日招道祖剧饮

长卿已倦游,十年安泽国。

越鸟巢欲南,鹧鸪飞懒北。

会予亦蹭蹬,从子寄岑寂。

有酒时相邀,欢饮终未剧。

今当大火流,似闻姊丧释。

羽书静追呼,乐禁通考击。

扫除北窗凉,招速东床客。

暂勤车骑都,来辍春秋癖。

白啖苦无赖,红颜因暂惜。

畦蔬撷菘韭,园果剥梨棘。

金齑荐子鹅,银条脍玄鲫。

弓弯舞袖宽,珠贯歌声激。

景升陋三雅,淳于能一石。

拟取醉辖投,慵持诗烛刻。

浮生百年幻,且尽一朝适。

莫待佐稽山,对案空相忆。

(0)

颜乐斋

山染岚光带日黄,潇然茅屋枕池塘。

自知寡与真堪笑,赖有颜瓢一味长。

(0)

次韵叶守端午西湖曲水·其四

兵厨酒色似鹅儿,计泛楼船会有期。

苇折荷枯秋露净,更看镜面渺瀰时。

(0)

寄题任况之樗翁轩诗

豫章生而奇,蔚有千寻志。

柯为直见伐,根中万乘器。

自贻斧斤厄,信坐文章累。

不如樗与栎,生理默自遂。

荣枯同蒿艾,老死徒弃置。

我愿处不材,一官隐官市。

岂知夏畦劳,乃负渊明愧。

却羡任公子,萧然居畏垒。

弹冠聊尔尔,颇似漆园吏。

官居接农舍,稼穑云靡靡。

放衙日亭午,吏散饱春睡。

此语慎勿出,请为仓庾氏。

(0)

三月十九日同仲豫兄长率崔遐绍赵汉英游朱园放鱼

何人溃溪流,忽作瓴建屋。

不知几鱼虾,生毙此枯渎。

纤纤跃泥沙,濡沫曾不足。

虽求升斗活,终困蝼蚁毒。

眷余二三子,行春访脩竹。

危桥得小憩,涸鲋哀穷蹙。

汲井叩邻里,捐金劝僮仆。

好生人所欣,稚子助揽掬。

要令徙窟宅,终免愧口腹。

瓶罂得千尾,不满百钱赎。

勿轻其微细,有如异草木。

蚁蜂杂君臣,蜗角载蛮触。

君看长平战,一举百万覆。

扰扰大块中,钜细同倚伏。

达人齐万物,愚士蔽一曲。

慎勿废此言,小惠何足录。

(0)

偈三首·其二

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烧,二省开圹。

撒手便行,不妨快畅。谁是知音,船子和尚。

高风难继百千年,一曲渔歌少人唱。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