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更何有,当庭唯折幢。
伴僧青藓榻,对雨白云窗。
暝色生前岭,离魂隔远江。
沙洲半藜草,飞鹭白双双。
古寺更何有,当庭唯折幢。
伴僧青藓榻,对雨白云窗。
暝色生前岭,离魂隔远江。
沙洲半藜草,飞鹭白双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古寺图景。开篇“古寺更何有, 当庭唯折幢”两句,通过对比衬托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和对于心灵寄托的渴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唯一能与之相伴的是那被风雨侵蚀的寺庙和那些简陋的幔帐。
“伴僧青藓榻,对雨白云窗”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僧侣共处的情景。青苔覆盖的石榻,显示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力的侵蚀;而对着细雨和白云的窗前,或许是诗人沉思冥想之所。
“暝色生前岭,离魂隔远江”两句,则转向了景物描写。暮色渐浓,山岭被染成深邃的颜色,诗人的心灵似乎也随着夜色的降临而变得更加遥远和孤独;而“离魂”一词,更是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心境。
最后,“沙洲半藜草,飞鹭白双双”两句,则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水边景象。沙洲上稀疏的野草,以及偶尔掠过的白鹭,都增添了一份野趣和生机。
整首诗通过对古寺、僧侣、山岭、云雨以及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