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野寺寓居即事二首·其二》
《野寺寓居即事二首·其二》全文
唐 / 姚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古寺更何有,当庭唯折幢。

伴僧青藓榻,对雨白云窗。

暝色生前岭,离魂隔远江。

沙洲半藜草,飞鹭白双双。

(0)
注释
古寺:古老的寺庙。
何有:还剩下什么。
当庭:在庭院中。
唯:只有。
折幢:折断的经幢。
伴僧:陪伴僧人。
青藓榻:青苔床榻。
对雨:对着雨水。
白云窗:飘落白云的窗户。
暝色:暮色。
生:降临。
前岭:前方的山岭。
离魂:离别之情。
隔远江:隔绝在远处的江面。
沙洲:沙洲。
半藜草:长满藜草的一半。
飞鹭:飞翔的白鹭。
白双双:成双成对。
翻译
古老的寺庙还剩下什么呢?庭院中只有折断的经幢。
僧人伴着青苔床榻,对着窗外飘落的白云和雨水。
暮色降临在前方的山岭,离别之情隔绝在遥远的江面。
沙洲上长满了藜草,成双成对的白鹭在飞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古寺图景。开篇“古寺更何有, 当庭唯折幢”两句,通过对比衬托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和对于心灵寄托的渴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唯一能与之相伴的是那被风雨侵蚀的寺庙和那些简陋的幔帐。

“伴僧青藓榻,对雨白云窗”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僧侣共处的情景。青苔覆盖的石榻,显示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力的侵蚀;而对着细雨和白云的窗前,或许是诗人沉思冥想之所。

“暝色生前岭,离魂隔远江”两句,则转向了景物描写。暮色渐浓,山岭被染成深邃的颜色,诗人的心灵似乎也随着夜色的降临而变得更加遥远和孤独;而“离魂”一词,更是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心境。

最后,“沙洲半藜草,飞鹭白双双”两句,则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水边景象。沙洲上稀疏的野草,以及偶尔掠过的白鹭,都增添了一份野趣和生机。

整首诗通过对古寺、僧侣、山岭、云雨以及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泊。

作者介绍

姚鹄
朝代:唐

姚鹄,字居云。蜀中(四川中部)人。诗人。姚鹄(hú)早年时期隐居蜀中,经常出入当时好士公卿之席幕。于会昌三年(843)经宰相李德裕的推荐,进士及第。咸通十一年(870),姚鹄累官至江南东道台州刺史。姚鹄工诗善文,元代人辛文房谓姚鹄“吏材文价,俱不甚超。”《唐才子传》,然而故震亨却称赞其诗为“清泼而不可多得”《唐音癸签》。姚鹄留诗词共三十七首。
猜你喜欢

送袁休庵通政·其一

几日浮生已作翁,依稀屯难记相同。

静江宫府多遗事,一笑兴亡似转蓬。

(0)

从阳曲呈邑大令·其十三

狮子岩开石学堂,石琴多在石胡床。

读书一一石童子,泉逐歌声出涧长。

(0)

墓门·其二

毛女何年罢鼓琴,魂归莫向华山阴。

姗姗来影如烟雾,怅望瑶台空一林。

(0)

哭华姜一百首·其十九

不复窗前畜画眉,不须山上采燕支。

燕支已作断肠草,画眉今亦变相思。

(0)

读史

惨淡龙颜向六军,马嵬山下血沾裙。

当时何不弃天子,直抱瑶妃入白云。

(0)

后高凉曲·其九

南巴城下绕江流,二广山川此上游。

天险可怜资敌国,更无冯盎出潘州。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