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行寿昌道中》
《行寿昌道中》全文
宋 / 俞德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山邑少桑麻,清溪卷素沙。

岸崩桥半断,村僻路三叉。

废渡留芳草,深沟卧古槎。

老翁苔石坐,犹自问京华。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寿昌道中的自然风光与乡村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田园诗意和深沉的怀旧情感。

首联“山邑少桑麻,清溪卷素沙”,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显荒凉的画面:山城之中,农田稀少,唯有清澈的小溪在阳光下泛着银白的光芒,溪水轻柔地卷起细软的白沙,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寥的美。

颔联“岸崩桥半断,村僻路三叉”,进一步描绘了道路的崎岖与村庄的偏远。山洪冲刷下的河岸已变得残破不堪,古老的桥梁仅剩一半,摇摇欲坠;而通往村庄的道路则分岔三处,显得既幽静又孤独。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暗示了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乡村现状。

颈联“废渡留芳草,深沟卧古槎”,将视角转向了废弃的渡口与深邃的沟壑。被遗忘的渡口旁,芳草萋萋,生机盎然;而深沟之中,古老的木头横卧其中,仿佛诉说着过往的故事与岁月的沧桑。这两句通过对比废墟与生命力,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永恒。

尾联“老翁苔石坐,犹自问京华”,将画面聚焦于一位坐在青苔覆盖的石头上的老翁身上。他虽身处偏远之地,却仍心系远方的京城,对繁华世界的关注与怀念之情溢于言表。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时光与故乡的深深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与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深刻反思。语言质朴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作者介绍

俞德邻
朝代:宋   籍贯:自号太玉山   生辰:1232~1293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吕待制所居八咏·其四月台

我欲登仙换凡骨,飞上云头窥月窟。

羿妻问我何自来,笑指广寒令径入。

归来却见半隐翁,月台如在神仙中。

霓裳歌舞不用觑,把酒长啸生清风。

(0)

以游子悲故乡为韵又五首·其一

一身将百指,就食家浮游。

清霜木叶黄,弊笥无完裘。

平生三釜心,山阿种松楸。

圆枘运方穿,命不与己谋。

盥濯朱墨手,清江操钧舟。

(0)

魏倅和铦老一诗因次其韵

俯为生灵与虏和,君王何忍愤挥戈。

信行塞外还交聘,人在军中可雅歌。

金帛莫嫌今重费,丁黄将见岁加多。

汉淮千里惟青草,乘此屯田可就么。

(0)

溪上晚步二首·其二

风定留黄叶,波清涌白沙。

前山惟道院,断岸半渔家。

老去忘时事,閒中度岁华。

经旬如再出,便可探梅花。

(0)

寓江陵能仁僧舍二首·其二

容膝非无地,安心即是家。

焚香翻贝叶,汲水养梅花。

无客同持酒,呼僧共煮茶。

夜寒烧木佛,谁是老丹霞。

(0)

贺皇太子生辰·其一

凤姿日表极高明,讲习诗书若性成。

参决万机裨独断,力行三善答舆情。

绮园何必来为助,启诵安能更擅名。

日侍两宫慈孝洽,万年主鬯共安荣。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