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女何年罢鼓琴,魂归莫向华山阴。
姗姗来影如烟雾,怅望瑶台空一林。
毛女何年罢鼓琴,魂归莫向华山阴。
姗姗来影如烟雾,怅望瑶台空一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传说中的女子毛女的故事,充满了神秘与哀愁的氛围。诗人通过“毛女何年罢鼓琴,魂归莫向华山阴”这两句,将毛女的形象置于历史的长河中,暗示她曾经在华山之阴弹奏琴曲,但如今已不知何时停止了这种行为,她的灵魂或许已经离去。这里的“罢鼓琴”和“魂归”,不仅表达了对毛女命运的同情,也暗含着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接下来,“姗姗来影如烟雾,怅望瑶台空一林”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毛女离去后的凄凉景象。毛女的身影如同轻烟般飘渺,难以捕捉,这既是对她离去的写照,也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象征。而“瑶台空一林”则描绘出一片寂静、空旷的场景,与毛女曾经活跃的瑶台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强化了物是人非的悲凉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毛女故事的叙述,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富有画面感的场景,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往美好的怀念。
理舟指南郊,迢迢及侧景。
中途止溪寺,陶烟接村暝。
门前见新月,步步踏松影。
虚寮寂无风,已有孤烛耿。
衲子作供养,炉香侑碗茗。
知我解吟事,其意似有请。
宿酒发孤兴,捉笔便欣领。
草草成数行,狂书乱斜整。
复作挂猿枝,墨沈带云冷。
但记此经过,流传我何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