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昔寻师日,颠峰绝顶头。
虽闻不相似,特地使人愁。
庭树雪摧残,上有白猕猴。
大哉法中龙,去去不可留。
自昔寻师日,颠峰绝顶头。
虽闻不相似,特地使人愁。
庭树雪摧残,上有白猕猴。
大哉法中龙,去去不可留。
这是一首描绘寒冷山景和内心愁绪的诗句。"自昔寻师日,颠峰绝顶头"表达了诗人长时间以来一直在寻找心中的导师或精神寄托,但这个过程充满艰难险阻,如同攀登峻岭。"虽闻不相似,特地使人愁"则透露出即便听闻了一些信息,也与内心所期待的不同,这种落差感增添了诗人的忧虑。
接下来的"庭树雪摧残,上有白猕猴"描绘出一幅冬日山林的景象,树木在雪中受损,孤独而凄凉。上面还有白猕猴出没,这不仅加深了画面的寂静与荒凉,也可能隐喻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孤独和困境。
最后"大哉法中龙,去去不可留"则是对某种精神力量或智慧的赞叹,但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无奈,这股力量如同一条无法捕捉的大龙,已经离去,再也无法留住。这不仅可能指代诗人内心所追寻的东西,也可以理解为时代变化带来的不可挽回。
整体而言,这些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智慧或精神导师的渴望以及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时的无奈与愁绪。
正消魂、故园烽火,天涯犹惜春晚。
客怀无赖寻花醉,寂寞自来僧院。
禅榻畔,但破帽、茸衫留得高阳伴。凤城渐暖。
任清磬声边,花开花落,容易鬓丝换。
江南恨,提起东风肠断。马头飞絮零乱。
王孙已是无归路,说甚间关莺燕。
花莫管,便唱煞、铜鞮那有金尊劝。飘零自怨。
只倚遍栏干,长安芳草,依旧夕阳满。
粉妒胸酥,红欺腮玉,芳情一翻柔纤。
倩女心痴,返魂苏小坟尖。
轻盈万点随流水,待招来、高挂晴帘。
怅飞花,愁也厌厌,病也厌厌。黯然蝶掠蜂黏。
又绊游丝浪絮,飘荡相兼。
清明近也,一抔净土谁添。
前身萼绿埋香冢,长兰苗、露泪犹甜。
吊春归,才卷珠帘,又下珠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