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石坛荒,当春瑶草芳。
云连峰作构,磴尽石为房。
流辈生何益,名山死不妨。
飞泉盟自在,长与泻琳琅。
人去石坛荒,当春瑶草芳。
云连峰作构,磴尽石为房。
流辈生何益,名山死不妨。
飞泉盟自在,长与泻琳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自然之美的画面。诗人以“人去石坛荒”开篇,点出书院的荒凉与时间的流逝,随后“当春瑶草芳”一句,通过春天瑶草的生机勃勃,反衬出书院的孤独与静寂。接着,“云连峰作构,磴尽石为房”,描绘了书院周围群山环绕,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象,以及通往书院的山路,隐喻着知识之路的崎岖不平。
“流辈生何益,名山死不妨”两句,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人生短暂的感慨,认为在名山大川面前,个人的荣辱得失显得微不足道。最后,“飞泉盟自在,长与泻琳琅”以飞瀑自得其乐,不断倾泻的生动场景,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永恒流动,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采荼不言苦,赋芋宁忧饥。
穷约贵有守,甘节不可居。
螬余笑於陵,柳蹠诮孔尼。
繁霜坠硕果,恶木多横枝。
流涕望炎荒,列宿天南垂。
遗民困群盗,何时见王师。
咄彼鸡狗雄,徒为义士嗤。
柴门避豺虎,终日掩茅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