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秉高原上,桔槔生芝兰。
农务非不勤,梅雨麦秋损。
虽有佳由禾,惟见宿草木。
大块胡不仁,久未厌兵燹。
频年况群盗,烧我五石囷。
贷粟止一飧,十日九无饭。
哀哀酷催科,鞭挞血满眼。
抱秉高原上,桔槔生芝兰。
农务非不勤,梅雨麦秋损。
虽有佳由禾,惟见宿草木。
大块胡不仁,久未厌兵燹。
频年况群盗,烧我五石囷。
贷粟止一飧,十日九无饭。
哀哀酷催科,鞭挞血满眼。
这首诗描绘了明末清初时期农民在饥荒中的苦难生活。诗人以“抱秉高原上,桔槔生芝兰”开篇,用对比手法,将农民劳作的艰辛与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接着,“农务非不勤,梅雨麦秋损”点明了农民辛勤耕作却因自然灾害而收成受损的现实。
“虽有佳由禾,惟见宿草木”一句表达了尽管有丰收的希望,但最终只能看到枯萎的草木,象征着农民的希望破灭。诗人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大块胡不仁,久未厌兵燹”,指责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残酷无情,长期遭受战争的蹂躏。
“频年况群盗,烧我五石囷”描述了连年战乱和盗贼横行,农民的粮食储备被焚毁,生活更加艰难。最后,“贷粟止一飧,十日九无饭”揭示了农民在饥荒中仅能勉强维持一日三餐,大部分时间处于饥饿状态,生活极其悲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深刻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