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河之水高玉河,灌输町圳蓄流波。
其初一渠可步踱,岁久淤塞滋芦莪。
疏泉因为广其壑,益开稻畦千亩多。
金河宽乃足行舸,溯洄乘便延缘过。
鳞塍蔚左昆明右,万寿山屏叠翠螺。
玉泉其遥云莅止,江南之景誇则那。
宁为斯乎一图展,祝振古兮万箱罗。
金河之水高玉河,灌输町圳蓄流波。
其初一渠可步踱,岁久淤塞滋芦莪。
疏泉因为广其壑,益开稻畦千亩多。
金河宽乃足行舸,溯洄乘便延缘过。
鳞塍蔚左昆明右,万寿山屏叠翠螺。
玉泉其遥云莅止,江南之景誇则那。
宁为斯乎一图展,祝振古兮万箱罗。
这首诗描绘了金河与玉河的美丽景象以及它们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河流的自然之美和人工改造后的繁荣景象。
首先,诗人将金河与玉河并提,通过“金河之水高玉河”一句,强调了两者的地位与价值。接着,“灌输町圳蓄流波”描绘了河水灌溉农田的情景,体现了河流对于农业生产的贡献。“其初一渠可步踱”则描述了河流最初的状态,易于人们行走,充满生机与活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岁久淤塞滋芦莪”,河流逐渐被淤泥堵塞,生长出芦苇和菖蒲,失去了原有的风貌。面对这一情况,人们采取了“疏泉因为广其壑”的措施,拓宽河道,清除淤积,使得“金河宽乃足行舸”,恢复了河流的航运功能,便利了交通。
在改造后的金河旁,稻田如绿色的波浪般延伸开来,面积达到了“千亩多”。这不仅展示了农业的繁荣,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诗中提到的“鳞塍蔚左昆明右,万寿山屏叠翠螺”,生动地描绘了金河两岸稻田与万寿山的美景,山峦如翠螺般层层叠叠,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美。
最后,“玉泉其遥云莅止,江南之景誇则那”两句,将玉泉与江南美景相提并论,进一步突出了金河及其周边环境的迷人之处。诗人表达了对这一区域景色的赞美之情,并希望这样的美景能够长久保持,如同“宁为斯乎一图展,祝振古兮万箱罗”所表达的祝愿,即希望这片土地上的繁荣与美景能够世代相传,永续发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河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