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岁倦六籍,出门事远游。
远游于何之,五岳还三洲。
一雁云中鸣,诉诉如有求。
芒鞋岁月晏,得垒东海头。
谈文竟晨夕,亦足销吾忧。
相期每自励,志决天河流。
阨运当奈何,捷径不可由。
凤鸟化枭鸱,累乎行当休。
南湖烟水阔,去去狎白鸥。
失得勿复道,上溯多前修。
中岁倦六籍,出门事远游。
远游于何之,五岳还三洲。
一雁云中鸣,诉诉如有求。
芒鞋岁月晏,得垒东海头。
谈文竟晨夕,亦足销吾忧。
相期每自励,志决天河流。
阨运当奈何,捷径不可由。
凤鸟化枭鸱,累乎行当休。
南湖烟水阔,去去狎白鸥。
失得勿复道,上溯多前修。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的《寄思道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中年时对六籍的厌倦,决定远游以寻求心灵的解脱。他游历五岳,穿越三洲,沿途的景象和经历都充满了深意。
“中岁倦六籍,出门事远游”,诗人表达了对传统学问的厌倦,决定走出书斋,踏上旅途。这反映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渴望和对知识追求的反思。
“远游于何之,五岳还三洲”,诗人将旅行的范围扩大到五岳和三洲,象征着他对广阔世界的探索和对未知的向往。
“一雁云中鸣,诉诉如有求”,诗人通过一只在云中鸣叫的大雁,表达了内心的呼唤和诉求,暗示了他在旅途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芒鞋岁月晏,得垒东海头”,诗人穿着芒鞋,踏过岁月的长河,最终到达东海之滨,象征着他在艰难旅程中的坚持与决心。
“谈文竟晨夕,亦足销吾忧”,诗人与人交谈,探讨文学,直至日出日落,这不仅消解了他的忧虑,也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相期每自励,志决天河流”,诗人与友人相约,相互激励,立志要像天河流一样勇往直前,表达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阨运当奈何,捷径不可由”,面对困境,诗人认识到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脚踏实地,体现了他的坚韧不拔。
“凤鸟化枭鸱,累乎行当休”,诗人以凤凰变为枭鸟比喻世事无常,表达了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南湖烟水阔,去去狎白鸥”,诗人前往南湖,与白鸥为伴,象征着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失得勿复道,上溯多前修”,诗人认为得失不必再提,应该向先贤学习,表达了对历史智慧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旅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复杂理解。
梧冈老子真不孤,紫髯渠帅看如无。
博带宽衣拜天子,备边再出军飞狐。
朔方健儿名惯战,此老胸中元十万。
帐前猛将胆通身,不道天山定三箭。
冻解风轻二月来,长城四望无氛埃。
细草晴川断南牧,日日祗见阳春回。
君不见正德年间本安堵,开边市勇浑相误。
肌推髓剥尽行宫,宣大祗今尚无土。
吾乡朱侯颇好奇。邀我走马黄花湄。
又向崔巍访张果,云有石枰留铁棋。
下马谛视真奇古。三十二枚范金土。
一枚直重四十铢,可惜神仙不留谱。
有唐逮今百千年。阅尽沧桑几变迁。
此物疑有鬼神护,雨淋日炙尚依然。
公馀更约恣游赏。作亭覆之殊疏敞。
丁丁伐木起云端,每值良辰惬孤往。
我闻侯治政绩明。民安堵兮岁功成。
废者复之颓者举,坐听四境胪欢声。
即今翼然亭高妙。邦人来游呼且笑。
春花秋月担壶觞,从此流风遍岭峤。
他日仙人倘息凫。旧时遗局记应无。
问谁为亭意孔都。佥曰为我父母侯姓朱。
山居尽日不见山,楼上山来自何处。
中峰独立群峰随,头角森森出林树。
澄湖万顷从中来,浪捲三山欲飞去。
得非奋迅从地出,无乃飞腾自天下。
我来楼上何所为,长日观山与山语。
东风吹醉还吹醒,山自为宾我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