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要识面,见诗惊苦心。
此门从自古,难学至如今。
青草湖云阔,黄陵庙木深。
精搜当好景,得即动知音。
何必要识面,见诗惊苦心。
此门从自古,难学至如今。
青草湖云阔,黄陵庙木深。
精搜当好景,得即动知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酬洞庭陈秀才》。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难以忘怀的情感,以及学习和掌握某种技艺或知识的艰辛。
"何必要识面,见诗惊苦心。" 这两句表明诗人并不需要直接与对方相见,只是通过阅读对方的诗歌,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深沉情感和内在苦痛。这也暗示了诗歌的力量,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传达作者的情绪。
"此门从自古,难学至如今。" 这两句强调了一种技艺或知识自古以来就是难以掌握的,即使到了现在也是如此。这里的“此门”可能指的是诗歌创作,或是某种特定的学问。
"青草湖云阔,黄陵庙木深。"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青草覆盖的湖岸与远处的黄陵庙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木共同构成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情境。
"精搜当好景,得即动知音。"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寻找和捕捉美好的景象时的专注和敏感,一旦获得,就能触动那些有同样情感共鸣的人的心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递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知识学习难度的认知,同时也表达了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够跨越时空与人交流思想和感情。
昼闲人静睡相寻,幽鸟时时荐好音。
唤起新秋一襟恨,南窗摇膝费孤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