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古瓦砚诗·其二》
《古瓦砚诗·其二》全文
宋 / 晏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已恣玉锋磨藓骨,更持蟾泪湿云根。

欲知千载凄凉意,尚有昭阳夜雨痕。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古瓦砚,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历经岁月沧桑后的独特韵味与故事。首句“已恣玉锋磨藓骨”,以“玉锋”比喻书写工具的锐利,暗示了这块砚台曾被无数文人墨客使用,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藓骨”,即长满青苔的砚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砚台的外观,也隐喻了它承载的文化价值和历史记忆。

接着,“更持蟾泪湿云根”一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蟾泪”(传说中月亮上的蟾蜍所流之泪)与“云根”(云的根基或云的源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哀愁的氛围。这不仅增加了诗句的文学美感,也赋予了古瓦砚更深的情感层次,仿佛它不仅仅是一件物,而是蕴含着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或情感。

后两句“欲知千载凄凉意,尚有昭阳夜雨痕”,进一步深化了对古瓦砚的思考。这里,“千载凄凉意”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感慨,以及对那些曾在砚台上挥洒才情的文人的怀念。而“昭阳夜雨痕”则指向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场景,昭阳殿是古代皇宫中的建筑,此处可能暗指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人物,通过“夜雨痕”的细节,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相融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共鸣。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一块古瓦砚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更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深情追忆。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诗意世界,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哲思。

作者介绍
晏殊

晏殊
朝代:宋   生辰:991-1055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猜你喜欢

次韵答前任金伯温太守·其二

南海黄相远见分,几回细嚼苦思君。

孤莺愁坐萧萧雨,老隺高飞渺渺云。

花判最能明国法,草书何足张吾军。

一尊庾岭梅花月,共醉清风却舞裙。

(0)

舟泊南昌石亭寺

舟泊石亭寺,拖鞋蹑石棱。

对门山在㡠,绕槛水如绷。

自笑偶来此,谁知梦到曾。

缆夫声囡囡,惊起定中僧。

(0)

书吴山雨别联句后

越山尽处吴山起,山色空濛雨声里。

冲雨扬舲列玳筵,总是同年旧知己。

玉山巀嵲张廷芳,春风雍容魏仲礼。

提学先生李若虚,青松耸秀白隺癯。

虬髯铁面江廷叙,巳闻宪副河南除。

吴桥廷赞我同姓,昂藏千里之神驹。

更有彦章陈老将,出非同途同趣向。

觞政浑如军政严,百罚深杯不容让。

酒酣思涌竞联诗,江雨江风斗清壮。

我惭沉醉不能联,先饮同年刘士元。

铁冠绣豸能下士,途邀徐老尘中仙。

瑰词怪语洞今古,我挫锋铓惟醉眠。

吴山驿中惜分手,扶醉又醉诸公船。

诸公高谊摩玄极,世俗纷纷谁果识。

别去仍题纪别诗,柏直提师向韩敌。

诗成还付阿宜歌,雨霁月明天一碧。

(0)

偶占

碧桃吐艳莺初啭,丹桂含芳燕又归。

日往月来传大道,花香鸟语泄真机。

(0)

汤泉

凌云兰殿郁崔嵬,绕槛涟漪温液回。

养正为能恒净洁,莹心不止荡氛埃。

宿含炎德珠光润,只觉阳和涧底来。

著绩岂徒堪愈疾,溶溶一脉万年开。

(0)

拟渔樵耕牧四首·其二樵

一生踪迹在烟霞,不植条桑不种麻。

翠柏斫来青带叶,古藤担去紫垂花。

歌长时引猿窥穴,归晚常乘月到家。

笔指云山为活计,那须卮酒祝篝车。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