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无斗储价,重则筋力绝。
欲下半岩时,忧襟两如结。
风高势还却,雪厚疑中折。
负荷诚独难,移之赠来哲。
轻无斗储价,重则筋力绝。
欲下半岩时,忧襟两如结。
风高势还却,雪厚疑中折。
负荷诚独难,移之赠来哲。
这首诗描绘了樵夫挑担的艰辛与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生活的不易和自然界的苛酷。诗人陆龟蒙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之风,勾勒出樵夫在严寒天气中的劳作图景。
"轻无斗储价,重则筋力绝。" 这两句直白地表达了挑担的沉重与辛劳,如果担子太轻,则不够卖钱维持生计;如果过于沉重,则会耗尽体力。这是对农民生活艰难的一个写照,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状况。
"欲下半岩时,忧襟两如结。" 这里诗人描绘了樵夫在山间劳作的情景,担子挂在腰间,犹如一根绳索束缚着他。这不仅是对身心负荷的写实,更有生活束缚与精神压抑之意。
"风高势还却,雪厚疑中折。" 这两句生动地描画了樵夫在恶劣天气中的挣扎。他在强风和厚雪中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担子的重量与自然的暴虐交织成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
"负荷诚独难,移之赠来哲。"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慈悲和智慧,诗人将樵夫的辛劳与坚持比作一种精神上的财富,并以此赠予有识之士。这不仅是对樵夫生活的一种肯定,更是一种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樵夫挑担场景的刻画,展现了唐代农民的艰辛生活和他们对自然界的顺应与抗争,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底层人民生活深切关怀的情感。
海隅荒怪有谁珍,零落珊瑚泣季伦。
法供坐令微物重,色难归致孝心纯。
只疑薏苡来交趾,未信蠙珠出泗滨。
愿子聚为江夏枕,不劳挥扇自宁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