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隅荒怪有谁珍,零落珊瑚泣季伦。
法供坐令微物重,色难归致孝心纯。
只疑薏苡来交趾,未信蠙珠出泗滨。
愿子聚为江夏枕,不劳挥扇自宁亲。
海隅荒怪有谁珍,零落珊瑚泣季伦。
法供坐令微物重,色难归致孝心纯。
只疑薏苡来交趾,未信蠙珠出泗滨。
愿子聚为江夏枕,不劳挥扇自宁亲。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苏轼所作。诗中通过对海边奇石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和物品本质的珍视之情。
"海隅荒怪有谁珍,零落珊瑚泣季伦。"开篇两句,作者描写了一种在荒凉的海岸边发现奇特石头的情景,并通过珊瑚的比喻表达了对这些自然物产的珍视之情。
"法供坐令微物重,色难归致孝心纯。"接着,诗人提到了佛教中的供养和对待遇到的美好事物保持一种清净无杂的心态,这里也暗示了作者对于朋友之间相互珍惜的期望。
"只疑薏苡来交趾,未信蠙珠出泗滨。"这两句诗用典故表达了对友情深厚而持久的期待,同时也表现了对未来美好事物出现的期待与不易确信的心态。
"愿子聚为江夏枕,不劳挥扇自宁亲。"最后,作者表达了希望这些珍贵的石头能够成为朋友之间情谊的象征,就像枕头一样平凡而又重要,而这种深厚的情谊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炫耀,它本身就是最为珍贵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物产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希望这些纯粹的情感能够长久保存。
阿㜷呕心儿,佩囊有奚奴。
杜陵短褐翁,抄诗听小胥。
我生味风雅,古人思与俱。
家无儋石储,谁其供指呼。
主翁居专城,雁鹜纷庭除。
记史饱馀闲,愿言假一夫。
授以乌丝栏,副之玉蟾蜍。
晴窗扫桐叶,细字蝇头书。
囊空未办买山钱,壮志随人祗自怜。
千里乡关愁梦里,几年踪迹瘴江边。
回溪重困南抟翼,异县还寻东去船。
何日苍崖结茅屋,与君风雨对床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