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细雨中,惆怅度佳节。
禁火食犹寒,思乡心转热。
花兼春共老,世与人相阅。
何事不归来,官闲好藏拙。
孤城细雨中,惆怅度佳节。
禁火食犹寒,思乡心转热。
花兼春共老,世与人相阅。
何事不归来,官闲好藏拙。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时节在细雨中的孤城之中,诗人独自度过的哀伤节日。诗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孤城细雨中”,点明了环境的凄清与孤独,细雨蒙蒙,孤城静默,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接着,“惆怅度佳节”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愁,佳节本应是欢聚之时,但在这样的环境下,却只能独自面对,倍感寂寞。
“禁火食犹寒”一句,描述了寒食节的习俗,即禁火三日,只能食用冷食。在这样的条件下,食物虽可充饥,但寒冷依旧难以驱散,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寒冷与孤独。同时,这也反映了寒食节的特殊性,以及诗人对传统节日的深刻体验。
“思乡心转热”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随着节日的临近,这种情感愈发强烈,仿佛只有回到故乡,才能找到心灵的慰藉。这种情感的强烈反差,使得诗人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和复杂。
“花兼春共老,世与人相阅”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花与春天、世间的人与社会相联系,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花开花落,春去春来,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轮回;人来人往,世事更迭,揭示了社会的变迁与人性的复杂。
最后,“何事不归来,官闲好藏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不满。在官场上,他或许失去了自我,渴望能够摆脱束缚,回归自然,过上简单而自由的生活。这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社会以及个人命运的独到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