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为横目民,贤否天壤异。
苟怀长者心,必徇君子义。
道途分两岐,书木立标识。
行人免颠迷,岂不亦一惠。
大泽陷项王,亡楚固天意。
奈何效田父,动以绐为智。
军旅比骚动,所至尽迁避。
有屋空无人,有人门亦闭。
隔篱缪云云,前有佳店肆。
荒榛狼虎间,日暮竟无诣。
嘻其孰使然,险薄乃至是。
试尝评往册,匪敢立怪议。
友或失之初,绝交宜早计。
临危乃卖之,吾终罪郦寄。
呜呼今之人,此辈殆满世。
均为横目民,贤否天壤异。
苟怀长者心,必徇君子义。
道途分两岐,书木立标识。
行人免颠迷,岂不亦一惠。
大泽陷项王,亡楚固天意。
奈何效田父,动以绐为智。
军旅比骚动,所至尽迁避。
有屋空无人,有人门亦闭。
隔篱缪云云,前有佳店肆。
荒榛狼虎间,日暮竟无诣。
嘻其孰使然,险薄乃至是。
试尝评往册,匪敢立怪议。
友或失之初,绝交宜早计。
临危乃卖之,吾终罪郦寄。
呜呼今之人,此辈殆满世。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的景象和人心的冷漠。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当世人的失望和对古贤之心的怀念。
"均为横目民,贤否天壤异"一句,直指普通百姓与有道德的人之间差距极大,几乎不可企及。"苟怀长者心,必徇君子义"则表明如果有人怀抱远大的胸襟和仁德之心,就一定会去追寻君子的正义。
接下来的几句"道途分两岐,书木立标识。行人免颠迷,岂不亦一惠",诗人通过设置路标的比喻,强调了引导和明辨是多么重要,可以使行者免于迷失。
然而随后的描述"大泽陷项王,亡楚固天意。奈何效田父,动以绐为智"却展现了一种权力导致的灾难和个人为了利益而行骗的情形。项王之所以会被淹没,是因为违背了天意;而有人则像田父一样,以狡诈为明智,这种行为正是世道所不容。
"军旅比骚动,所至尽迬避。有屋空无人,有人门亦闭"表达了一种战争频仍、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即使有房屋,也因为恐惧而关门自守。
诗人继续描述荒凉的自然环境和人心的冷漠:"隔篱缪云云,前有佳店肆。荒榛狼虎间,日暮竟无诣",即便是美好的店铺也无法吸引行人,因为周围充满了危险。
最后几句"嘻其孰使然,险薄乃至是。试尝评往册,匪敢立怪议。友或失之初,绝交宜早计。临危乃卖之,吾终罪郦寄"表达了诗人对这类环境和人心的嘲讽,以及对于一些关系的反思。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即使是朋友,也难免会在紧急关头选择背弃,这种行为令人痛心。
全诗通过对当世之人的批判,表现出了诗人对古代贤者的怀念和对现代社会人心冷漠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