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望月吟太虚,半夜秋风生碧芦。
碧芦风起吹老桂,吟声入月惊蟾蜍。
明夜中秋更好吟,兔肥蟾大桂成林。
桂兔之外有何物,玉池水到中秋溢,秋风刮水如霜滴。
有人望月吟太虚,半夜秋风生碧芦。
碧芦风起吹老桂,吟声入月惊蟾蜍。
明夜中秋更好吟,兔肥蟾大桂成林。
桂兔之外有何物,玉池水到中秋溢,秋风刮水如霜滴。
这首宋朝诗人徐积所作的《八月十四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与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首先,诗人以“有人望月吟太虚”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静谧的夜晚,一位诗人正对着满天星斗和皎洁的月亮吟诵,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着,“半夜秋风生碧芦”,随着夜深人静,一阵秋风吹过碧绿的芦苇,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凉意和生机。随后,“碧芦风起吹老桂”,秋风不仅吹动了芦苇,也吹起了古老的桂花树,桂花的香气随风飘散,给整个场景添上了淡淡的花香。最后,“吟声入月惊蟾蜍”,诗人的吟唱声仿佛穿透了月光,惊醒了栖息在月下的蟾蜍,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月夜的宁静与和谐。
接下来,“明夜中秋更好吟,兔肥蟾大桂成林”,诗人预想明夜的中秋之夜会更加美好,那时的月亮会更圆更大,桂花树也会更加繁茂,预示着团圆与丰收的美好寓意。最后,“桂兔之外有何物,玉池水到中秋溢,秋风刮水如霜滴”,诗人进一步展开想象,除了桂花、月亮和兔子外,还有清澈的玉池水在中秋之夜溢满,秋风拂过水面,如同霜珠滴落,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象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延平双剑朝丰城,钟山之钟挟以行。
延平春浪拂天地,左右两龙雷火鸣。
建隆真人君八极,河伯效珍宝钟出。
不似汾睢发鼎光,泛泛逆流浮万镒。
诏赐阊阖濯龙宫,声掩景阳闻九重。
吾闻此钟亦神物,独肯寒溪就埋没。
蝶梦惊残,仿佛似、东方才白。
人报道、城疑不夜,界几无色。
敲瓦微听冰线响,开窗倏放风花入。
拥重貂、曾不觉寒侵,将何德。呼剡棹,行为客。
平蔡垒,何能役。算争如、穷檐高卧,闭门毋出。
安得松江江上去,一蓑独钓丝千尺。
要不持、寸铁和前修,文章伯。
仿离骚、览揆度新讴,空云霭乌丝。
把长庚才调,小施筹笔,犹处囊锥。
鸾枳鸂滩发轫,指日问朝衣。
雪片梅花外,已露南枝。
休羡汉疏晋阮,记当年楚产,同是家儿。
怅岁华如许,同官复同时。
引宫商、细赓郢唱,向樽前、谁为一歌之。
蓬壶侣,长春不老,有美人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