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倾水涸石见底,石上古树蟠苍虬。
风云惨淡起白日,发卷令我穷冥搜。
树傍衣冠二三子,粉墨脱略神光浮。
垂竿散策百不忧,安得一笑从之游。
崖倾水涸石见底,石上古树蟠苍虬。
风云惨淡起白日,发卷令我穷冥搜。
树傍衣冠二三子,粉墨脱略神光浮。
垂竿散策百不忧,安得一笑从之游。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首句“崖倾水涸石见底”,以峭壁、干涸的水流和裸露的岩石勾勒出山川的雄伟与荒凉之美。接着,“石上古树蟠苍虬”一句,将画面中的生命元素引入,古树盘根错节,宛如苍龙,赋予了静止的画面以动态感和生命力。
“风云惨淡起白日”描绘了风云交加中突然升起的阳光,象征着希望与光明在艰难时刻的显现。诗人通过“风云惨淡”与“白日”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光明终将到来的期待。
“发卷令我穷冥搜”则暗示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景色时的内心感受——被深深吸引,想要探索其背后的故事与意义。接下来,“树傍衣冠二三子,粉墨脱略神光浮”描绘了在古树旁,几位文人雅士或坐或立,他们的形象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仿佛融入了自然之中,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最后,“垂竿散策百不忧,安得一笑从之游”表达了诗人渴望与这些文人雅士一同享受自然之乐,共享闲适生活的愿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