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长自傲,不愧此寒饥。
冰雪归玄鬓,乾坤寄缟衣。
朝随晴日放,暮作白云飞。
一自冥心坐,闻香每发机。
山中长自傲,不愧此寒饥。
冰雪归玄鬓,乾坤寄缟衣。
朝随晴日放,暮作白云飞。
一自冥心坐,闻香每发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首联“山中长自傲,不愧此寒饥。”开篇即点出诗人独居山林,以自然为伴,不畏艰难困苦的生活态度。这里的“寒饥”不仅指物质上的匮乏,更象征着外界的冷落与孤独,而诗人却能坦然面对,自得其乐。
颔联“冰雪归玄鬓,乾坤寄缟衣。”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环境的清冷与纯净。诗人将自己比作“玄鬓”,即黑色的鬓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沉静;“乾坤”则代表天地间的一切,而“缟衣”则是洁白的衣服,寓意着诗人的心灵如同天地般广阔无垠,纯洁无瑕。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坚守。
颈联“朝随晴日放,暮作白云飞。”描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日常。清晨,他随着阳光的照耀自由自在地活动;傍晚,他化身为云,随风飘荡,自由飞翔。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与心灵的解放。
尾联“一自冥心坐,闻香每发机。”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冥心坐,即静坐冥想,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深邃;“闻香”则暗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感知与欣赏,“发机”可能是指内心的触动或行动的开始,意味着他在静谧中找到了生活的动力与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和深刻的内心体验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
天王小精庐,山角临城闉。
古称藩服雄,毕境环相陈。
塔影六七枝,瓦缝千万鳞。
烟明南台树,潮壮方山津。
老僧肯前揖,似余异人人。
指点壁间画,修庑行逡巡。
观音大自在,维摩妙悲颦。
苍然古木阴,寒山砦可亲。
版扉几尊者,一一皆风神。
老僧太息言,劫馀偶遗珍。
从今几年算,此壁终成尘。
余笑谓老僧,子意亦良勤。
适见俄已失,当悟无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