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郊禁火尚馀寒,仙吏行春湖上看。
寄语看花众君子,何人皓首入长安。
芳郊禁火尚馀寒,仙吏行春湖上看。
寄语看花众君子,何人皓首入长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郊外的景象与文人雅士的赏花活动,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与情感韵味。
首句“芳郊禁火尚馀寒”,描绘了春天郊外虽已春暖花开,但仍有寒意未尽,禁火习俗仍在延续的景象。这里的“芳郊”指的是芳香四溢的郊野,“禁火”则是古代春季的一种习俗,以防火灾,保持环境清洁。“尚馀寒”则点明了春寒料峭的季节特点。
次句“仙吏行春湖上看”,将场景转换为湖边,描绘了官员们在春天出游赏景的情景。“仙吏”在这里泛指官员,而“行春”则是古代官员春季出巡,视察民情、体恤百姓的传统活动。“湖上看”则生动地展现了他们在湖边欣赏美景的画面。
后两句“寄语看花众君子,何人皓首入长安”,则表达了诗人对在场文人雅士的感慨。他通过询问“何人皓首入长安”,即询问在场的文人中有多少人能像自己一样,年老时还能有机会回到繁华的长安,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郊外景色的描绘以及对文人雅士赏花情景的刻画,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念行藏在道,仕宦岂为谋身。
自谤起营蝇,东山高卧,北海开尊。
荣枯置之度外,得饶人处,谩也饶人。
须信吾躬道义,巍然良贵中存。浮名。蜗角是非蚊。
过耳总休论。且啸傲幽居,清风皓月,光景常新。
佩琴行吟胜景,访林泉、避暑赏烟云。
谁识怀忠畎亩,此心常不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