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顶上有人家,少妇茅檐擘苧麻。
黑齿红唇蝉鬓整,满头乱插瑞香花。
乌山顶上有人家,少妇茅檐擘苧麻。
黑齿红唇蝉鬓整,满头乱插瑞香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乌山顶上一位少妇劳作的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鲜明的色彩对比,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首先,“乌山顶上有人家”,开篇即以乌山为背景,暗示出环境的偏远与自然的原始,为整个画面奠定了静谧而略带神秘的基调。接着,“少妇茅檐擘苧麻”,描绘了少妇在简陋的茅屋前劳作的情景,她正在剥着苎麻,展现出了生活的艰辛与勤劳。这里的“擘”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现了动作的细致,也透露出劳动的辛苦。
“黑齿红唇蝉鬓整”,这一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少妇的外貌特征。黑色的牙齿与鲜红的嘴唇形成对比,不仅突出了她的肤色特点,也暗示了她可能经历过艰苦的生活。而“蝉鬓整”则描绘了她梳理整齐的发髻,体现了她在劳作之余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尊重。
最后,“满头乱插瑞香花”,这句诗以瑞香花作为点缀,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美感,也赋予了人物形象以诗意的色彩。瑞香花的香气与少妇的辛勤劳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人们也能找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到了乡村生活中的一幕,展现了人物的勤劳、坚韧以及对美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美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桂林真重德,莲幕藉殊才。
直气自消瘴,远心无暂灰。
剑棱丛石险,箭激乱流回。
莫说雁不到,长江鱼尽来。
尝闻薛公泪,非直雍门琴。
窜逐留遗迹,悲凉见此心。
府中因暇豫,江上幸招寻。
人事已成古,风流独至今。
闲情多感叹,清景暂登临。
无复甘棠在,空馀蔓草深。
晴光送远目,胜气入幽襟。
水去朝沧海,春来换碧林。
赋怀湘浦吊,碑想汉川沈。
曾是陪游日,徒为梁父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