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其六》
《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其六》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羡君五十赋归欤,我亦头颅五十馀。

把袂不须伤远别,病夫行已厌尘裾。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中的第六首。文徵明以自己与友人钱元抑的深厚情谊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感慨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首句“羡君五十赋归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钱元抑即将归乡的羡慕之情。在古代,五十岁左右的人往往已经功成名就,选择回归田园或故里,享受宁静的生活,这是当时社会中一种常见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友人能够实现这一愿望的羡慕。

接着,“我亦头颅五十馀”一句,诗人自述自己的年龄,与友人相似,但并未直接表达羡慕之意,而是为下文的对话铺垫情感基础。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友人归乡的共鸣。

“把袂不须伤远别”一句,诗人劝慰友人,离别不必过于悲伤。这里的“把袂”即握手,象征着分别时的依依不舍。诗人希望友人能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离别,不必过于感伤。

最后,“病夫行已厌尘裾”一句,诗人自述自己因疾病而厌倦了世俗的尘嚣。这里的“病夫”不仅指身体上的病痛,也暗含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不满,以及对友人归乡的羡慕和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诗人与友人的对话,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羡慕、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以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文徵明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天竺晓行二首·其一

三茆听彻五更钟,二竺穿穷九里松。

无复官楼沽酒美,但烦湖水照衰容。

(0)

五鼓入城

道旁竹树露如倾,带睡悠悠十里行。

晓色未分烟尚重,压城楼阁已峥嵘。

(0)

小雨

川云叠叠密如鳞,山雨霏霏细似尘。

未必便为耕陇喜,天公分付与诗人。

(0)

二月二日梦中作

零落蔷薇委道傍,更堪微雨渍残香。

象床玉尺人何在,肠断新裁锦一方。

(0)

歌风台

秉钺归来士若林,登台何故泣沾襟。

应缘信布成枭首,可但风云感伯心。

天入砀间佳气尽,亭临泗上碧流深。

三侯章在谁歌得,击筑儿童振楚音。

(0)

送留君玉高云卿自江阴迁松江四绝·其三

老我卑枝甘伏鴳,羡君乔木又迁莺。

清平官府无公事,分我丝莼一箸羹。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