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如皆幻本非真,明月居然有后身。
珍重遗诗与遗画,一时付与再来人。
六如皆幻本非真,明月居然有后身。
珍重遗诗与遗画,一时付与再来人。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俞樾所作,题为《题唐六如集即赠易笏山方伯》,其中第二首表达了对前人艺术成就的敬仰和对后继者的期许。诗人认为六如的作品,无论是诗还是画,都是虚幻的表象,而真正的精神实质超越了物质存在。他将这些珍贵的艺术遗产视为明月的化身,暗示它们具有永恒的价值。诗人鼓励易笏山(方伯)作为六如的“后身”,要珍视并传承这份遗产,将其交付给未来的接续者,期待他们在艺术道路上有所成就。整首诗寓含着对艺术传统的尊重和对后人的寄望。
东方使者乘朱毂,使事不理胡碌碌。
忆昔青山卧已坚,谁遣鸣驺出空谷。
封书曾达九重天,巨浸满盼无秋田。
假令诛求犹未巳,不如短壑还清烟。
灵岩老僧诉且揖,云游法子俱无迹。
自言生长八十年,今年饥馑原非前。
椒田千顷亦不熟,惟饮山中甘露泉。
闻之恻恻双泪下,古人惠政谁其亚。
悠然独上两高峰,但敞岩扉坐清夜。
兹游本欲暂怡神,须知逸乐在閒身。
峰头白鹤存高志,不肯来依岩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