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扶桑铜柱标,芙蓉帐暖度春宵。
清明寒食谁家哭,折戟沈沙铁未销。
回首扶桑铜柱标,芙蓉帐暖度春宵。
清明寒食谁家哭,折戟沈沙铁未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面,既有对过去的回忆,又有对未来的思考。首句“回首扶桑铜柱标”,以“扶桑”象征遥远的东方,铜柱标则暗示着历史的见证,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顾。接着,“芙蓉帐暖度春宵”一句,运用了典故,以温暖的春夜和芙蓉帐比喻温馨和谐的生活场景,同时也隐含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清明寒食谁家哭”一句,直接点明了时节,清明与寒食节是传统节日,常与祭祖、悼念逝者相关联,此处通过问句形式,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最后,“折戟沈沙铁未销”借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形象地描述了战争的残酷与时间的无情,铁戟虽已沉入沙中,但其锋利仍未消磨,暗喻历史的痕迹难以抹去,也寓意着英雄人物虽逝,但精神永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深思。
好事争如不遇。可惜许、多情相误。
月下风前,偷期窃会,共把衷肠分付。尤云殢雨。
正缱绻、朝朝暮暮。无奈别离情绪。
和酒病、双眉长聚。
往事凄凉,佳音迢递,似此因缘谁做。洞云深处。
暗回首、落花飞絮。
山西十数里,乃是丹霞洞。
直上穷云霓,中宽入罂瓮。
红尘生不识,明月手可捧。
人家千里庭,泉源六月冻。
风雨气势恶,草木精神竦。
灵物少形见,仙官何职贡。
俗缘易厌倦,世事足愁痛。
寄语松上鹤,他年期一控。
幻出广寒境,罗袜净无尘。
素娥风格分明,玉骨水为神。
手揽清光盈掬,眼看山河一色,阅尽古今人。
对影且长啸,一酌瓮头春。千万顷,琉璃色,楚天清。
庾楼袁舫何事,汩汩主和宾。
但见老蟾无恙,不管镜圆钩阙,寒暑任相更。
此夕幸无雨,何惜放颜醺。
绕西园、粉笼千雉,镜池屏石天造。
主人意匠工收拾,华屋落成闻早。轮奂巧。
望缥缈、五云深处移蓬岛。油幢羽葆。
指貔虎长驱,鲸鲲网取,电走捷旗报。
铙吹发,回庑连屯饮犒。海山波静烟扫。
纶巾萧散环珠履,春满绿杨芳草。人境好。
是握穗五翁,福地无尘到。芝书在道。
便整顿乾坤,经营万宇,栋国要元老。